附子泻心汤治发热(沙门氏菌属感染)
冯剑南医案:
杨某,男,1岁7月,1988年9月11日诊。患儿4天前因不明原因发热住院,伴有呕吐、厌食、腹痛、解脓血便。检查:大便培养沙门氏菌阳性。血清凝结反应阳性。结论为沙门氏菌属感染急性胃肠炎型。用氯霉素、四环素治疗半个月无效,并出现颗粒白细胞减少反应,乃改服中药。证见:神乏,嗜睡,呕吐,厌食,午后壮热汗多,面色红赤,烦躁多啼,腹痛胀满拒按,痢下赤白脓血,小便短赤,舌尖起泡,舌质鲜红,舌苔黄而厚腻,脉象滑数。证属湿疫内盛,正阳不足。处方:附片、大黄各6克,黄连、黄芩各3克。水煎频服。
服2剂后,热退,呕止,纳增,小便转清,黄苔消失。仍有腹胀肠鸣,大便稀溏兼有少量粘液,脉象浮滑。改用理中汤加减调脾胃,以滋化源。5剂而愈。
(四川中医1992;lt;5gt;:15)
按语:本案乍看上去,一派热象,但若仔细观察,从中可窥探出神疲、嗜睡、白痢等寒征象,实属寒热夹杂之候,用附子泻心汤果获良效。可见临床仔细辨证,方不致误。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本案选自《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