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齐秉慧辨阴阳法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595

时间:2021-03-28

阴病(十六字):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

阳病(十六字):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

舌苔干黑,芒刺满口:

阴病,为少阴中寒,真阳遭其埋没,不能熏腾津液而致舌苔干黑起刺者,法当驱阴救阳,阳回则津回,方用芪、术、姜、附、砂、半、故纸等药。

阳病,为阳明火旺,烁干津液,而致舌苔干黑起刺者,法宜驱阳救阴,阴回则津回,方宜斟酌于白虎、承气诸法以消息之。

厥逆:

阳病,为阳厥,法主破阳行阴,以通其厥。

阴病,为阴厥,法主驱阴散邪,以回其阳。

谵语

经曰: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在阳明为实证,为谵语,乃阳明胃实,燥结不通,阳火亢极,真阴立亡,而神明内乱,狂谑无伦,法主大承气汤急驱其阳,以救其阴;在少阴为虚证,为郑声,乃少阴中寒,魄汗出而下利,气虚阳脱,神魂无主,细语呢喃,错乱颠倒,法当急回其阳,以固其脱,方用芪、术、姜、附、参、苓、益智、故纸等药。

烦躁

曰:阳烦阴躁。又曰:烦出于心,躁出于肾。其实不然,然烦者未有不躁,躁者未有不烦,烦躁皆同,而证之阴阳不同。有为少阴亡阳,身热多汗而烦躁者,乃肾中真阳随汗而浮越于外,法主姜、附、芪、术、故纸以回其阳;有为阳明热越,身热多汗而烦躁者,乃胃中津液随汗而尽越于外,法主人参白虎等法以撤其热。

昏睡:

在少阴为阴霾盛而阳不开,法当急回其阳,以御其阴;在阳明为热盛神昏,法当速撤其热,以退其阳。

不眠:

昏睡与不眠,其证不同,而法相同。在阳明张目不眠者,常也,然又有热盛神昏之证,其人均为口臭气粗,汗出恶热,其法亦均当撤其热;在少阴但嗜卧者,常也,然又有里阴过盛,拒格真阳,随汗外越,不得内交于阴,亦不得眠,其人均为头眩身重少气懒言,其法亦均当回其阳。

口渴:

有为实热,亦有虚寒。若为热邪伤津而渴者,必小便短,大便硬;若自利而渴者,乃为火衰作渴,证属少阴者,以寒中少阴,肾阳受困,火衰不能薰腾津液,故口渴,法主姜、附助阳温经,正所谓釜底加薪,津液上潮,而口渴自止。

直视:

阳明胃实,火亢水亏,外见口臭、恶热等证,最患直视,直视者,肾水垂绝之征也,法当急夺其土,以救肾水;若少阴中寒,真阳遭其埋没,津液不上腾而直视者,津不荣目也,外见身重恶寒等证,此则不患水绝,最患亡阳,法当补火殖土,以回其阳。

打呃:

有虚寒,有实火。若胃实闭结,阳火上冲而打呃者,真阴立尽之候也,其证张目不眠,身轻恶热,法当急下,以救其阴;若脾气虚寒,健运无权,气不调达而打呃者,其势缓,非死证,其证目瞑倦卧,身重恶寒,法宜参、术、姜、附、甘草半夏丁香、白蔻仁以温中而散逆。

凡遇泻泄,法属太阴,宜主理中。世医仅知分利,则气化愈伤,脾土日衰,阳神日陷,阳光渐坠,眼见昏蒙,至于双目不开,闭久生障而目渐坏。此乃阳气下陷,不能升举,羞光怕日,眼皮欲坠;津液不上腾,目中干涩,紧闭难开。而又谬谓泄动肝火,兼之肾水不足,转与泄火滋水,左金伐木,谓之泻南补北,益西损东,愈误愈深,不可为矣。法宜芪、术、附、桂补火殖土,回阳止泄,更加白蔻宣畅胸膈,故纸、益智收固肾气,则阳回而津自升,目开而障自落。有等瞳仁散大,而眼见昏蒙者,乃为火败土衰,水邪泛滥,法当补火殖土,以御其水。世医皆谓肾水不足,安知水有余而火不足也?如果肾水不足,自必瞳仁缩小,缩小者,火土熬干肾水也,法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出自《齐氏医案》

关联词条:

  • # 八纲辨证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