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温热灵”治疗缠绵的低热
前言
“机变”今晨脑海里突然蹦出“机变”二字,感觉用在治病上甚好!
“机”战机,机会,机遇;治病过程中我们要随时捕捉疾病的病机,战机稍纵即逝呀!比如温病初感,卫分时我们用银翘散,现在病发展到了营分,应该用清营汤了,却在用银翘散或者病还没诊断清,“什么发热待查”“什么咯血待查”的,刻舟求剑,这样中吗?
“变”变通,灵活多变;试看中医文化,百花争妍:伤寒,温病,补土派,滋阴派,火神派。他们就像兄弟分家一样,虽然独树一帜,但是血脉相连,打断骨头连着筋,有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再看方子由最初仲圣的105首处方,发展为成百上千首,很多其实就是演变方。为什么要变通呢?因为疾病也是灵活多变的,有兼证的情况下我们就要随症加减,不能死搬硬套的套方用药。
为啥要这样讲呢?时代在变迁,气温在变暖,疾病在拓展;中医药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机变”要创新,要继承和发扬!更要相互学习刻苦钻研,为我们所挚爱的中医奉献终身 !
题外话
“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战场上有的将士们在前方排兵布阵,攻克难关;也有‘一小部分’将士在后方观战;他们既没流血也没出力,用的却是嘴上功夫:什么这不周了那不全了,这不好了那不巧了;假如让他们去打仗也许他们会做的更好,也许他们还不胜先前的将士们,也许他们还会惨败!
说的意思是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医案医话,不要妄加褒贬;毕竟他们是身临其境,四诊比较全面,对病人的了解比较真实,用什么药自有他们这样用的道理,对好的医案要借鉴学习,对不完美的医案多给建议多去帮助,鼓励他们!但是要有个前提:我们一定要慎重,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加以指导,千万别帮倒忙。
医友们!同仁们!在中医这个伟大的光圈下,我们是一奶同胞,是亲密的兄弟姐妹,让我们携起手同起心来为中医呐喊,为中医奋斗,为中医“辛亥革命”吧!
正题
不知不觉扯的远了,请朋友们不要见笑,现在书归正传:
每年初秋时分总会遇到一些低热缠绵,经过吃药打针输液,有的还吃了中药也没好的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的病,病人的大体症状是:体温36.8-37.3之间,全身酸困乏力,口干食欲不佳,早上轻一些,午后重一些,医院,个体诊所到处治疗久治不效,有的迁延月余。我以前也治疗了一些,一小部分治好了,大部分都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
今年又遇到几例,因既往治愈率极低,不敢经验用事了,费了一番功夫“机变”了一下,自拟“温热灵”治疗此病效果还可以;组成:柴胡,青蒿,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葛根,山药,玉竹,石膏,甘草。
方解
“伤寒以汗而解,温病以凉而退”此病关键要分清寒温,个人认为此证属温病范畴;每年的这个时节送走酷暑迎来金秋,秋老虎的昼夜温差很大,历经酷暑人们的体内积聚了很多闷热之气,骤遇寒凉,有热胀冷缩之弊;温热之气被闭门流寇故而低热绵绵,经久不愈:
柴胡处半表半里,打个比方,大家看利比亚苏尔特的战事,刚开始反对派只在外围,随着卡扎菲元气的削弱,反对派攻入城内,正邪抗争就是我们所说的半表半里,再进一步卡扎菲受到重创元气大伤,这就需要加参芪扶正祛邪。
温邪如反对派奸细潜伏在人体内,需要侦察兵青蒿去透邪,并且引领药物去消灭它;平乱用荆芥薄荷如反对派刚开始造反时,得给它退烧降温一样,加强火力(清热泻火之力)用石膏,热不甚可去之;温热之邪伤阴耗津用玉竹山药滋阴退热而不腻脾胃且有补脾养胃之功;全身酸困用葛根解肌退热(好比推拿按摩)剿杀反对派用二花连翘清热解毒杀菌抗病毒;甘草做好政治工作内部协调,使诸药思想统一,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结语
闲暇匆忙随笔,写的不好,错误不足之处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