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胃炎案(徐景藩)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396

时间:2020-08-30

患者孙某,女,46岁,1989年8月6日初诊。


病史:胃脘痞胀,隐痛及于右胁,起病两年,近三个月来加重,嗳气频作,得嗳则舒,稍多食则症状尤甚,性急易躁,发病与情志不畅有关。两次胃镜检查,诊断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经中西药治疗均不见效,舌苔薄白,舌质正常,脉弦。


辨证:肝胃气滞证。


处方:苏梗10克、炒枳壳10克、炒白芍15克、制香附10克、炒陈皮6克、佛手片10克、绿梅花10克、麦芽15克、炙鸡金6克、石见穿15克、白蒺藜10克。7剂,每日1剂,二次煎服。


上方服7剂后,诸症均有改善,续服14剂,胃脘痞胀隐痛及嗳气等症状显著减轻,以后隔日服1剂,在盛夏高温时期,汗出、口干,加麦冬15克、蒲公英15克,调治半年,症状全部消失。


于1990年1月20日复查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随访1年,症未复发。


〔评析〕徐氏认为,治病贵在辨证,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肝胃气滞的不少,用疏肝和胃法每多获效,勿囿于脾胃气虚或胃阴不足而概用健脾养胃法。据徐氏的经验,认为用于胃病疏肝,苏梗优于柴胡;白蒺藜麦芽也有疏肝作用。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