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诊第二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上次说到我为外婆治疗肩背部疼痛,通过使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只要辨证准确,即分析好病性,认清楚病位,用对《伤寒论》的方子,就可以快速又有效地治好疾病,不仅速度不比西药差,更是没有西药所会产生的严重后遗症,要知道,中药可是纯天然的,再加上合适的配伍,根本不会有大问题。
前面说了那么多,现在回归正题。第一次临诊的成功,对我产生了莫大的鼓励,终于有了些许信心。我的祖父74岁,父母亲担忧祖父一人孤单无依,遂与祖父住在一处。
前日父亲与我提起祖父长期腿部搔痒,肤质也如同粘上一层薄膜,且因搔痒难忍常用手抓挠,破了不少伤口,形成多处红疮,真是有些触目惊心。以前有从草药店买过一次药水,涂抹治疗,不效。
父亲想要为祖父治其顽疾,已经想好对策,忽想起我近来正在研读《伤寒论》,为了考校于我,所以嘱我为祖父开方治疗。
其实看似祖父的腿疾颇为麻烦,略一思考,其实并不复杂,可谓是“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说容易,是因为只要联想到脏腑,整体论治,就可以豁然开朗,轻松解决;说困难,当陷入只注意局部的症状,往往就无法解决。
面对此症,考虑到有红疮,便明白属热症,并且带有湿,才会产生搔痒,这就将病性定为了湿热,而常挂在嘴边的“肺主皮毛”则将病位确定为了肺脏,回想一下经方,主治肺部湿热的不就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于是我开出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方,剂量略微变化,方剂如下:
麻黄9g、连翘15g、赤小豆30g、杏仁15g、桑白皮15g、生姜10g、大朿5枚、甘草6g。三剂,每日一剂,一剂2次。
祖父服用完三剂全,腿痒虽有所缓解,但不能一方全功,再三反思,痒有稍止,方必有效,然效微,应是祛风利湿力度不够。
于是以上方合上除风利湿汤,即加入苍耳子、苦参、浮萍、土茯苓。其中浮萍、苍耳子辛温发散以解表祛风,苦参、土茯苓苦寒以燥湿利湿。四药复于上方,可消除风湿病邪,祛风以利湿。
方剂如下:
麻黄9g、连翘15g、赤小豆30g、杏仁15g、桑白皮15g、生姜10g、大朿5枚、甘草6g、苍耳子15g、苦参15g、土茯苓15g、浮萍15g。三剂,每日一剂,一剂3次。
此方服完一剂,腿痒大减,三剂已,痒不再发。
此例中以原方效不显,非方之故,乃是祛风湿力度不足,故合上加强药效的除风利湿汤,就三剂而成功。如同金老写在《笑傲江湖》中的一样,“招是死的,人是活的。”其实用方也不外如此,方死人活,只有随机应变,才能面对变化万千的疾病。
注:除风利湿汤是刘绍武的方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778971383”,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