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浅论“腰痛”的病因

四君人参

浏览:712

时间:2020-09-14

腰痛是常见病、多发病,腰痛即容易做出判断,又便于治疗,但也有的腰痛不容易判断,又不容易治疗,我曾遇到了一位这样“腰痛”的患者,从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情。


这位是到我这接受心脏病治疗的患者,一天来诊后对我说,我这几天腰痛,而且感觉到腰痛的越来越严重。我说,腰痛并不是严重的疾病,治疗腰病只是举手之劳的事,这些年运用经筋疗法,治愈多例腰病无不治愈。说后我按照常规方法,根据经筋疗法的治则为他检查:


一看,两侧胯骨是否处在一个水平线上;


二看,脊椎的下端是否垂直于骶骨的中心点上;


三看,两侧腰肌的柔软度是否相同。


通过“三看”的原则,在腰椎及其周围筋肉的上下、左右部位检查,却没有发现失衡点(腰痛病因)。我琢磨,都检查遍了怎么没有发现腰痛的病因呢?既然出现腰痛,发病点一定在腰以及周围的筋肉组织上面,有症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只是没有发现到病因而已。于是,我根据经筋疗法的治则,在脊椎上仔细查找病因。


中医学讲究整体观,脊椎是由骶椎、腰椎、胸椎、颈椎组成。即然腰椎没有问题,就要检查胸椎,一点一点的排查。接着顺着腰椎向上一节一节检查,当检查到脊椎的上端时,发现胸4-7椎4个椎体偏离脊椎的中心线,以此可以断定,胸4-7椎错位,是导致“腰痛”的病因。病因确定了,但胸4-7椎为什么要偏离中心线呢?经检查又发现,两肩胛骨内侧缘到脊椎的距离不相等,胸椎两侧的外侧肌软硬度不一样,胸4-7椎的椎体还有不同程度的膨出、增生、错位,双肩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再检查颈椎椎体不正,..........等等,通过这么一番检查,“腰痛”的病情一股脑的水落石出了,可以断定,“腰痛”是患病的标,胸4-7椎错位才是本。但这也只是对“腰痛”病因的初步检查,腰痛是否与胸4-7椎有关,还要通过疗效做最后的验证。


我在胸4-7椎两侧筋肉以及两肩、颈椎上的韧带上面,查找软硬不匀的失衡点,失衡点确定后,在失衡点上用手指揉按,通过揉按的作用力,加快筋肉韧带中的血液循环,在代谢中逐渐的消除瘀滞,使僵硬筋肉逐渐柔软得到化解,脊椎外侧僵硬的筋肉柔软后,脊椎两侧筋肉拉力相等了。调整后再次检查脊椎的胸4-7椎,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的排列状态,站起来活动腰椎,腰痛自然好多了,同时心脏病的症状也得到了医治。“腰痛”、两肩及颈椎,经过几天的治疗已痊愈了。


通过“腰痛”这个特殊病例的治疗,我认识到胸椎错位、肩部、颈椎韧带僵硬都会影响腰出现腰痛。文章写到这里可能看到了,胸椎错位等这些都不是直接病因,腰痛的病因与心脏也有关联,下面我们从俞穴的治疗范围,以及膀胱经的作用,就更加明晰这个道理。


厥阴俞穴分布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治疗作用 :疏通心脉,宽胸理气。主治,心痛、心悸胸闷牙痛


心俞穴分布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治疗作用 :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主治 :心痛,心悸胸闷,气短。 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痫


督俞穴分布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治疗作用:理气宽胸。主治: 心痛,胸闷胃痛腹痛咳嗽


膈俞穴分布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治疗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主治: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咳嗽,气喘,吐血等。


俞穴分布在膀胱经上,足太阳膀胱经为人体的阳经,按其功能也称为巨阳,脊椎从上到下布满俞穴,每个俞穴名称都与相应的脏腑相通,以此吸取阳气,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维护人体的生理功能。背部胸4-7椎都是通往心脏的俞穴,通过自身和周围筋肉组织的舒缩,调整通往心脏的气血,调整心脏的生理功能。


俞穴在背部的分布,作用和功能,进一步明确俞穴和心脏的关系,通过调整俞穴及周围的筋肉组织,使“腰痛”得到治愈,验证调整胸4-7椎抑制“腰痛”是正确的。


这个病例治愈后,陆续又有多个“腰痛”的病症来诊,他(她)们“腰痛”的病因,都没发生在腰上,因为有了治疗“腰痛”的经验,按照这种思路和方法治疗,都在治疗的当时,“腰痛”立即好转,几天就痊愈了。


为他(她)们诊治“腰痛”有一个共同点,都患有心脏病,有的是在这正接受治疗期间的,有的本身就有心脏病症来诊“腰痛”的,还有的医院没有确诊心脏病,但有心脏病症状的。


讲到这里“腰痛”的病因就略知一二了,应懂得胸俞穴与心脏有何联系,治疗胸4-7椎缓解“腰痛”是暂时的,只有腰与心一并治疗才是根本,,


俞穴是为人体施压的“泵站”,厥阴俞等四个俞穴是直达心脏,为其提供气血的要穴,当心脏功能低下时,就决定通往厥阴俞等俞穴,及其周围筋肉组织,经络受阻、气滞血瘀,致使俞穴筋肉组织逐渐变成僵硬,失去以往的柔软度,进而影响到肩胛骨、颈椎的筋肉,出现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将对应的胸椎拉向一侧出现偏斜。 


通过以上论述清楚看到了,俞穴及其在背部筋肉组织是一体的,俞穴与相对应的椎体是相通的,治外必须要观内,坚持标本兼治对症治疗。


有诗为证:

俞穴独居后背中

英勇善战不居功

直通脏腑挑大梁

活血化瘀样样通

关联词条:

  • # 腰痛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李清山,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