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睡眠障碍医案(孟繁甦)

求道

浏览:1251

时间:2022-08-08

吴XX,女性,45岁。2021年7月28日首诊。


主诉:睡眠差多年,加重半年


现病史:睡眠差多年,近半年来加重,表现为整夜睡不着,脾气大,经常发火。伴口干不欲饮,稍微口苦口淡,稍微怕冷,头痛,纳一般,大便硬,2~3天一次。月经不定期,本次月经量偏多,有小血块,LMP 27/7。舌淡胖大,苔白厚,脉沉细。


中医诊断:不寐  


证型:阳虚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方药:


黑顺片(先煎)10克 细辛5克 熟大黄10克 熟地黄15克 地黄15克 百合10克


七剂,每天一剂,水煎温服。


2021年8月4日二诊:


诉睡眠明显好转,性情好转。头痛、口干不欲饮、口苦消失。口淡、怕冷减轻。纳一般,大便正常。舌淡胖大,苔白厚,脉沉细。


予上方加川芎10克、姜僵蚕10克、蜈蚣2克


七剂,每天一剂,水煎温服。


临证体会:


大黄附子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第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胁下”是指两胁及上腹部。证为里寒结实,《金匮要略心典》谓之:“是以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宜以温药下之。” 大黄附子汤中仅三味药物,方中附子辛以宣通阳气,热以散寒破结。大黄泻下通便,与附子合用,取用而不取性,荡涤肠中便结。附子用量远大于大黄,变大黄寒下为温下,并逐寒积。细辛中辛味以宣通,热性以温阳散寒,协助附子温通阳气,散寒止痛,同时制约大黄之寒。大黄又能具有通下作业。三药虽少,但能达温阳通便之功。本例患者是绝经前后女性,患者表现为睡眠差加重半年。近来整夜不能入睡,故来就诊。详细询问症状,口淡不欲饮,稍微怕冷,舌淡胖大苔白厚,脉沉细。从舌脉症,可看出患者一派里虚寒像。因寒积故大便硬,2~3天一次便。患者绝经前后,肝血亏虚,故加地黄、百合滋补精血以养肝疏肝。一周后患者复诊,睡眠明显改善。原本打算回老家,现留在中山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此例病例的治疗体会,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样,证型也各有侧重,临证时需要仔细辩证以求准确疗效。

关联词条:

  • # 失眠
  • # 大黄附子汤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