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桂枝15克 葛根15克 麻黄22克(去根、节)石膏30克 赤芍药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药捣粗罗为散。
解表清热。治热病二日,头痛壮热,无汗烦躁。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葱白16.5厘米,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枳壳30克(小者,去瓤,麸炒黄)桂枝(去皮,不见火)15克
上药研为细末。
治因惊伤肝,胁骨疼痛不已。
每服6克,空腹时用生姜、大枣汤调下。
枳壳1两(小者,去瓤,麸炒黄),桂枝(去皮)半两(不见火)。
上为细末。
因惊伤肝,胁骨里疼痛不已。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外形篇》引作“桂枝汤”。
《本事方释义》: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桂枝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因惊伤肝致胁骨疼痛不已,必延及太阴、太阳,故以苦寒、辛温2味护持经络,再以姜、枣之辛甘和其营卫,则受伤之肝得安而疼痛自然缓矣。
桂枝1分,独活1分,麻黄(去根节)1分,赤芍药1分,川大黄(锉,微炒)1分,防风(去芦头)1分,细辛1分。
上为细散。
小儿中风,口噤,四肢拘急。
每服半钱,以薄荷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桂枝半两,葛根半两,麻黄3分(去根节),石膏1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粗散。
热病2日,头痛壮热。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5寸,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其他同名方
桂枝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
上为散。
发汗。主四时伤寒并时气。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此方自霜降至春分宜用。
赤芍药2钱,桂心2钱,藿香2钱,白术2钱。
上为未。
调气。主小儿气逆取转后。
每服半钱,饭饮调下。
官桂、甘草、青橘皮(去瓤)、干姜(炮)、牵牛子(生用)各等分。
时疾疟痢。
每服1钱,水1盏,煎至7分,热服。逐日早夜5服,取安为度,莫忌频频服。早晨常1服,诸疾不生。
桂枝3分,黄芩3分,麻黄3分(去根节),石膏1两。
时气1日,头痛壮热,骨节疼痛。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0.00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韩立讲乌梅丸
¥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