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博览群籍,固然很好,但现代人要做到,确不容易。因此,我认为书不在于读了多少部,而在于每读一部,能“领悟”出多少。水有源,树有根。中医药的根,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先贤们无不精通岐黄经典。余读《黄帝内经》领悟举例,如1984年3月我发表在《辽宁中医杂志》《虚火崩漏初探》一文,就是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经文中所悟出。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先贤每以血热、气滞、血瘀、脾虚、肾虚等论治。但余在长期临床中发现,不少崩漏是因“虚火”所致,其证见:阴道出血如注,或淋漓不净,色红质稠,阴道灼热,心烦易怒,咽干口苦,手足心热,两颧发赤,舌红绛苔少,脉细数等证候。我认为:本病多因素体阴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化源不足,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生阴血,或房劳过度,生育过多,耗伤阴血,或五志化火,真阴亏耗,或温邪久羁,营阴耗伤等不同原因,均可导致肾阴虚;因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致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藏血失职,或肾水不足,水不济火,致心火独亢,血热妄行,均可扰动冲任,冲任不固,而致“虚火崩漏”。我用此方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68例,痊癒率91.54%,总有效率94.71%。此项成果传授弟子,他们临床运用,均获满意疗效,故由陈晓霞、郑祥本撰“郑家本拟滋水清火止崩汤治疗血崩经验”发表在《中国中医急症》1999年第二期上。摘其验案一则:王某,28岁,农民,1995年8月10日初诊。于去年行人工流产术,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8月9日突然阴道大出血。刻诊: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潮热颧赤,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心烦易怒,阴道出血鲜红甚多,伴有小血块,少腹隐痛,舌红绛少苔,脉涩细数。诊为:虚火崩漏。拟滋水清火止崩汤:生地、山药、山茱萸、地骨皮、地榆各30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知母、黄柏、丹皮、白芍、茜草各10g,三七粉6g(吞服),甘草3g。2剂,水煎服。二诊:阴道出血减少,已无血块,余症同前,再进3剂。三诊:阴道已不出血,阴虚证候减轻,拟大补阴丸加减,调治月余,并嘱禁食辛辣之物,慎房事。随访:1997年10月顺产一男婴,母子健康。
郑家本,男,汉族,生于1941年,祖籍成都,重庆市奉节县人,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