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颜亦鲁降气导滞、清心开窍法治愈湿温一例

求道

浏览:476

时间:2023-11-29

郦某,女,32岁。


初诊∶1961年8月24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20天,迭进疏表清热之剂,但身热仍未清澈,5日未更衣;又因饮食不慎,喜啖糯米糕团,而致猝然神昏,喉间痰声辘辘,两手抽搐不已。


诊查∶患者神志不清;喉间痰鸣辘辘,两手妄动;体温38.5℃,两脉沉滑,左寸关不扬,舌苔黄腻,胸颈白瘩密布。


辨证∶湿温四候,湿热未清,复因饮食不节,以致肠胃失职,气机愤郁,湿热与痰食胶着不化,内结中焦,神明为之蒙蔽。


治法∶降气导滞,清心开窍,丸饮并进。


处方∶


(1)贡沉香1.2g(磨冲)广郁金1.5g(磨冲)海南子1.5g(磨冲)枳实1.5g(磨冲)用九节蒲6g旋覆花9g,煎汤冲服


(2)紫雪丹3g,1日分2次吞服。


二诊∶药后大便畅行,神志遂清,舌苔黄腻亦化,体温降至37.6℃,脉濡数。证势轻而未楚,再以清肃余蕴。


处方∶香白薇9g佩兰梗6g焦山栀6g广郁金6g九节蒲4.5g炒枳壳4.5g新会皮4.5g佛手花2.5g杏仁、苡仁各9g姜竹茹12g,2剂


三诊∶证势甫定,昨又猝然神志昏迷,大汗淋漓,四肢清冷,两脉沉伏,舌苔中厚灰腻。病延月余,正气已伤,阴阳离决,亟拟参附汤桂枝龙牡汤加味以图。


处方∶熟附片9g潞党参9g九节蒲4.5g桂枝4.5g白芍6g煅牡蛎(先煎)15g陈橘白4.5g煅龙骨15g(先煎)姜半夏9g炙甘草4.5g浮小麦30g,3剂药后汗收神清,肢温脉起,证情转危为安,转以调理脾胃兼清余浊法收功。


【按语】本例湿温之候,身热未清,便结不通,又加停食生痰,以致湿热痰滞胶着,内蒙心窍,肝风欲动,证颇险重,清心开窍,固刻不容缓,而降气导滞,尤为当务之急。故先用四磨饮,继进紫雪丹,四磨以郁金乌药,取其芳香逐秽,丸饮并进,收到预期效果。其后湿热未尽,又忽亡阳,故改投参附合桂枝龙牡汤敛阳救逆。患者前后两度出现神志昏糊,一实一虚,截然不同,由于辨证精确,用药得当,故使沉疴立起。

关联词条:

  • # 颜亦鲁
  • # 湿温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