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李冠仙医案》仿喻嘉言《寓意草》而作,记载医案二十余则,大多见于《仿寓意草》。全书理法方药俱备,既有治病验案,又有心得体会。或理论阐发,或经验总结,或病案讨论,或方药分析,反映了李氏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李氏临诊详于辨证,对于错综复杂的病证,常能抓住关键去伪存真而取效。田展初内案,时邪证用寒药热不减,面转通红,李氏认为是温散太过,虚阳上浮之戴阳证,用真武汤、附子理阴煎取效。常镇道刘公案,病情缠绵反复,李氏力排他医风寒证的非议,辨为热泄,热郁成毒,忌用发散而见效。
李氏推崇古方,仲景的真武汤、麻杏石甘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每有应用。对于后世名方亦屡有采用,常取其法而灵活应用。补中益气汤是一首名方,李氏据《灵枢》“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论述,将本方加减治疗小便不通证。藤村案中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四例小便不通证均获效,值得玩味。归柴饮是景岳治疟名方,李氏擅长用此方治疟,如陶文毅案、李青原案等。李氏还常将陶节庵九味羌活汤合景岳归柴饮,治疗伤寒夹阴虚,取效不下数十人。又用六味地黄丸治痰湿、牙痛等颇有特色。
法有规矩,方有加减,有是证用是药,只要方药符合于病证就可大胆应用。颜凤尧内案盛夏患时邪,虽壮热犹嫌冷,诊为痰阻肺脾,非麻黄之大辛大热,不能搜肺活痰,投麻杏石甘汤一剂而愈,打消了家属盛夏用麻黄之疑虑。徽州余姓案,夏令感邪,医者以为受暑,投以清凉,李氏辨为感凉,用桂附理中汤,附子用至五钱而取效,计服附子二斤许。
本书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代抄本整理。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