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寿芝医略》的作者王廷俊系清代医学家,字寿芝,四川成都人,出生年代不详。据其自序,言自1834年从四川名医陈滋和学医,尽得其传。后又遍攻经典医著,尤其对《内经》深有研究。1845年偶获陈修园之《伤寒论浅注》,日夜研习,遂对伤寒学颇有所得。自此诊治确有所见,遇危险重证,处方救败,多所取效。后遂集多年临证所得,成《寿芝医案》。从医案中可以看出,王廷俊推崇仲景,喜用经方,而于温补派多有微词。1866年,赴浙江连市巡检任。杨昌浚序中说王廷俊“岁丙寅铨选连市巡检……及见归安虞西斋所辑《类经纂要》,喜而为之增注”,清代连市和归安都属浙江湖州府,所以王廷俊应该是在连市巡检任上增订虞庠《类经纂要》的。1868年,合编《类经纂要》《寿芝医案》及旧作《难经摘抄》三书,成《寿芝医略》行世。
关于《寿芝医略》的成书时间,查各种工具书的记载都为1867年。但王廷俊《寿芝医案》自序中标明的写作时间为“同治六年丁卯十二月既望”,“十二月既望”是旧历的十二月十六日,转换为公元纪年则为1868年1月10日。
所以《寿芝医略》的成书时间如果用公元纪年表示,应该是1868年而不是1867年。另外《类经纂要》书名页记载的刊刻时间为“同治丁卯季冬新镌”,季冬是旧历的12月,也是到了公元纪年的1868年了。因此《类经纂要》的成书时间如果用公元纪年表示,也应该是1868年而不是1867年。
至于王廷俊的去世时间也是如此,杨昌浚序中说:“并录已尝效于蜀者医案数十则附后,梓板未竣而寿芝死矣。”说明王廷俊是在写完《寿芝医案》自序不久即因病去世的,所以王廷俊的去世时间也应该是1868年而不是现在工具书中记载的1867年。
《寿芝医略》全书共包括《寿芝医案》《类经纂要》《难经摘抄》三部分内容,其中《类经纂要》为医经著作,清·虞庠辑,王庭俊增注。虞庠,字西斋,浙江归安人,生平不详。《类经纂要》为《寿芝医略》所收3书中篇幅最大的一部,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主要内容是对张介宾《类经》一书的摘要批注,所以分类均沿用了张介宾《类经》,条目序号也是按照张介宾《类经》的编排,目的是方便读者参考阅读张介宾《类经》。《类经纂要》卷下针刺类题目下有一段注文:“此数目者,仍张氏《类经》分篇之目也。因原旨太繁,不能备录。欲求详解,便于按数查阅。”对此作了简要说明。《类经纂要》的批注方式共有3种,分别为行间注、段后注和眉批。按杨昌浚序中所说,应该是王廷俊和虞庠分别批注的。但因没有署名,无法区分。这些批注有些是直接采用张景岳《类经》原注,有些则是概括张景岳《类经》原注大意而成,还有一些是作者自己引申发挥的。注文广征博引,多有新意。


求道
四君严选

156

0


求道
四君严选
畅读VIP

83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85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93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95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