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药的一些方法和路径
学医有20多年,越来越觉得学药的重要性。据说张锡纯在学医之前学药学了10年,他创了很多新方,我想这完全建立在它良好的药学基础上。叶天士是近代公认对伤寒了解最深厚的一个人,有人说他最了解伤寒的用意,但他又很少用伤寒的原方。他也创了很多全新的方子,用药还非常简练,大多控制在6位左右,常常疗效比较突出,我想与他有良好的药学基础不无关系。可惜他没有写一本药学专著,现在我们学习叶天士的医案,觉得非常困难。我们看伤寒里有很多方子,通过稍微一点变化就变成另一个方子,主治内容就完全不同。有时只是一味药剂量的变化,有时只是一两味药的变化,然后方义就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桂枝汤,演化出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汤,小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其实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髓。要想了解这些精髓,就要了解药的性能,我想张仲景一定对药用了如指掌。
下面讲一讲我的一点点心得。想了解一味中药,应该了解它长得什么样?它的饮片是什么样子?它的味道是什么样?它的功效是什么?
有人会问,知道它的功效就行了,我管它长什么样干什么呢,我来讲一讲其中的一些关系。比如说桔梗开的花是喇叭状的,南沙参开的花也是喇叭状的,百合开的花也是喇叭状的,牵牛花开的也是喇叭花。中医说“肺如悬钟”。喇叭花,倒过来像不像一口钟。所以它们都归肺经,但功效却有所不同。沙参的根,我们看一看,全是小孔。中医说有孔的能疏理气机。所以说沙参偏于补肺化痰。百合的根块非常的结实,所以说它能补肺养阴。桔梗的花,很少低垂,所以说偏于升提排脓。牵牛用的是种子,诸子皆降,偏于破水行水。再比如说豨莶草,如果你没见过植物,不了解它成熟的种子,它的种子是什么样,那你一定无法理解它有补肝肾的作用。豨莶草的种子,特别的粘人,衣服一碰到那就会给你粘上,滋补肝肾的中药一般都比较粘腻,这味药是不是有补肝肾的作用,历史上有不少争义,当你摸过它的种子你就全明白了,它一定能滋肝补肾。为什么要看饮片呢!饮片里也有很多中医道理,比如说黄连归心经,黄柏入肾经,你要见过饮片就全明白了。黄连掰开后心子是红的。黄柏表面是黑的。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青能入肝,红能入心,黑则入肾。我们都知道,丹参能入心经活血化瘀,治心绞痛,但有时效果并不好,我在想,还有什么药?比丹参还红的,我后来想一下茜草,古时都能染色。我一查,咳咳,茜草就能入心经,后来用于临床上心绞痛效果,比丹参好了一大截。本来以为仅是自己单独的发现的,结果看到叶天士的医案,他早就用茜草治心绞痛了。这才知道,他的药学水平,比我高太多了。为什么我们要尝一尝药的味道呢!比如说吴茱萸,有的人一喝就吐。自己尝一尝才知道,原来味道这么难喝。这样你才能了解,为什么古人们用吴茱萸要用水洗7次。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很多。
最后谈一谈,最重要的,中药的功用如何学习。学习中药功用,最主要要搞清楚以下几点:
第一它的定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归经。它作用在什么脏腑什么经络?第二,定性。它是寒是热,是攻是补。第三,用法、用量。比如说琥珀,它不溶于水,所以古人常用散剂或丸剂。用量更是重中之重。有的药用大量能冶什么?用小量能冶什么?都是有变化的。比如说龙胆草,量小就可以健胃,量大可以泄肝火,过量就要伤胃气。再比如番泻叶,量小可以清肝明目,过量要腹泻。中医不传之秘在量,是有道理的。说到底还是对药性的了解,对病情的把握。
我们在学药学的时候,还要注意三个地方:一个是这味中药的主要功用,第二个是这味中药在人体上的全面功用,第三个是这味中药的副作用。当我们把一位药的三个方面都连在一起,疏理清楚,这味药就能成为你的达药。举个例子,藁本,我们一般都知道它是用作巅顶头痛的要药,这是它主要的功用。我在临床上遇到巅顶头痛,用了效果确实好。但,在我研究及临床全面了解它的功用时发现它还能治粉刺、酒糟鼻、风湿、泄泻、妇人疝瘕。神农本草经说它能长肌肤,悦颜色。蒿本变成我冶青春痘后期常用的药,尤其治疗青春痘后期遗留的小结,效果相当好。在临床上有时会遇到患有卵巢囊肿,并且脸上青春痘、粉刺比较多的患者,我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藁本,因为它的功用能全部对上患者的症状,是一味非常契合对症的药。
最后说一下中药的副作用。中药的副作用一定要了解,它往往是中药的主要功用。比如说蔓荆子,古人认为胃气虚人不可服,恐生痰疾,这样我们以后遇到虚寒的人就要慎用。反过来,我们就反推出,蔓荆子是一味攻药,有伤正的可能性,偏于寒凉。我们在热症实症里,就可以大胆的用。蔓荆子能治目泪出、赤眼、坚齿、去翳,这些都必须是实症,热症才能用。当大家深入研究中药药性的时候,会感觉其中乐趣无穷。研究药症,是中医的基础,但不是说不要研究方症,药症会让你更理解好的方症。我做一个比喻,药症是一个房子的地基,方症是这栋房子的墙。理论和方法,是这栋房子的房顶和框架。祝愿我们所有的中医都能盖起一栋高楼。当高楼林立的时候,就是中医崛起之日。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韩立,已授权四君发表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