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王嘉麟丨“既懂大方脉,又懂痔瘘疾者,王嘉麟算一位”

求道

浏览:197

时间:2024-12-21

古医家赞曰:“痔瘘之疾,虽疡医之事,而鄙夷之,然择疾而疗,岂仁者之用心乎”。无独有偶,今之王嘉麟医师亦说:“痔瘘之疾,虽臭秽不可瞻视,却是解放劳动力的大事,虽有人不愿干,确有人干不来。”

医为仁道,唯有德者方可称“大医”。然而在推崇“大方脉”的旧时代,甘于以痔瘘医为职者,已属鲜矣,而今能将研究诊治痔瘘疾当做终生事业者尚存几位老人?正如著名中医关幼波先生说:“既懂大方脉,又懂痔瘘疾者,王嘉麟算一位。”



一、从医经历



王嘉麟,1925年3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五岁开始读私塾,后就读于孔教中学,17岁毕业。其父王甫安是当时京城内颇有名气的中医师,除了内、外、妇、儿杂病皆能应诊外,亦擅长用一些传统医学的方法治疗肛肠疾患,象肛痈、漏疮,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王嘉鳞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幼便对祖国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学毕业后,开始随父兄习医。先是抄方制药,随后也能做一些简单的肛肠手术,象肛痈的切开引流。看到病人哭着进来,笑者出去,倍感欣慰。

进入青年时期,师从名医赵锡武陈慎吾,一边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及《神农本草经》,一边抄方实习,为以后的行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开始独立行医,1951 ~ 1953年进入卫生部为中医举办的进修学校学习,除了学习更多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等现代医学知识。在此期间,王嘉麟刻苦认真,昼夜往返于医家、病家、诊所、学校,风餐雪饮,在所不辞。如此深得医学之真谛。

1956年,北京中医医院成立,王嘉麟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来院参加工作,是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的创始人之一。从那时起,王嘉麟便在中医外科、肛肠科的医、教、研工作中辛勤耕耘,学术上每有心得,则勤于动笔总结,故著书及宝贵文字资料积累颇丰。

其论著散见于《痔瘘中医治疗经验》、《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手册》、《实用中医学》及各类期刊杂志之中。在推动中医枯痔、结扎、挂线法的改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5月由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全国名老中医。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北京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先后培养了5名国家级中医学术继承人,目前在医疗工作中仍起着主力,为我院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学术特点



1、攘外安内,辨证施治成体系

凭借深厚的中医辨证论治的功底,王嘉麟在肛肠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始终注重对患者的全身辨证治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外病内治、术后调适的理、法、方、药体系。

例如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并不固执于一味苦寒清泻。而善用补脾、温肾、理气、化瘀诸法;对痔瘘常见症如便血水肿疼痛、脱垂、脓肿、瘙痒以及术后发热、体虚、感染、尿潴留、大出血、便秘等症,均有整体辨证施治的系列分型方剂,经过辨证施治,不少患痔、痿、肛裂、肛窦炎、肛旁脓肿、肛门皮肤病、直肠脱垂、顽固性便秘等疾病的人,不需施行手术便可获愈。

此外,王嘉麟还将丰富多彩的中药外用药按肛肠疾病特点、不同阶段和类型施用。

如祛毒汤、化毒散软膏芙蓉膏等用于痔瘘炎性水肿、脓肿期;痔科浴液、定痛膏、止血粉、提肛散等用于痔瘘血肿、疼痛、出血、脱垂诸症;生皮硝、九华膏、红纱条、提毒散等用于肛肠术后初期换药;甘乳纱条、烧伤一号纱条、生肌散珍珠散、乌梅粉等用于创面修复期;马齿苋煎剂、黄连膏、普连膏、松花粉用于肛门皮肤瘙痒诸症等等。

如此灵活多样的辨证施治及内服外用中药不仅反映了中医治疗肛肠疾病的特色,而且丰富了肛肠学科的疗法途径。

2、循古创新,结扎挂线有改革

王嘉麟重视古籍医典,言必有据,行必有依。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传统的中医“结扎”,“挂线”疗法的研习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正所谓“熟能生巧,目牛无全”。故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又灵活地加以发展。从王嘉麟的循古创新之路观之,要创新首先要发现古法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墨守成规的人是做不到的。

比如,用结扎法结扎多组痔核时容易出现肛门狭窄,针对这个问题,王嘉麟提出“结扎各组痔核不要在一个平面,使其高低交错”的“梯形结扎法”,以及“结扎加后位肛管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法”,较好地解决了结扎术后肛门狭窄的弊病;又如肛瘘切开挂线术存在术后疼痛较重的问题,王嘉麟提出“麻醉须到位、勒线勿过紧、切开宜充分”的手法要领,照此施行,则患者挂线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过去治疗肛裂多采用后位切除的方法,存在出血多,术后疤痕大、易致渗液性肛门失禁,对此王嘉麟将挂线法用于治疗肛裂,取得了出血少、痛苦小、疗效好的成果。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改革性的疗法经发表论文,会议交流或进修生学习,向外传播,所以对传统疗法的推广起了很好的作用。

3、西法中用,注射枯痔代手术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还在沿用以古方“三品一条枪”为主方的枯痔散、枯痔钉治疗内痔,存在着砒中毒的危险。

对此王嘉麟和同道一起,将枯痔钉中砒的成分去除,并在全国首创“明矾甘油注射液”,使用注射疗法进行枯痔治疗,此举对于肛肠界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疗法——枯痔注射法,创造了一种中药制剂——明矾甘油注射液,探索了一条道路——西法中用,中西结合。

此创造性革新的推动下,全国相继出现了以消痔灵为代表的多种枯痔注射液,疗法也由黏膜下注射法发展到四步注射法、压扎法、结扎注射法等等。

受此启发,又相继将枯痔注射法扩大到治疗直肠脱垂、直肠套叠、直肠内脱垂、痔术后大出血等多病种。目前,王嘉麟正在使用枯痔注射法进行治疗顽固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疗效。

王嘉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198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王老行医60余载,以治痔瘘肛肠病患者为己任。他常将“痔瘘之疾虽疡医之事,而鄙夷之,然择疾而疗,岂仁者之用心乎?”的名言置于案头。

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以“胆大心细、稳健灵活、内外兼治、循古创新”为特点的疗法体系。

现在,他已是古稀之年,积劳成疾,接受了心脏手术,术后仍以78岁高龄的多病之躯坚持工作在诊桌和手术台旁,担负着学科带头人、查病房、名师带高徒、特需专家门诊等繁重工作,为祖国医学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关联词条:

  • # 王嘉麟
  • # 痔疮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嘉麟》2001年丨编著/荣文舟等丨小传作者/温小一、荣文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