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葛可久:不长寿的医家,和长久的《十药神书》(北京王一宝)

求道

浏览:55

时间:2024-03-31

在医家里面,葛可久算是去世最早的,他的年龄定格是48-49岁。


但他的《十药神书》在治疗肺痨方面,却是最长久使用的。


不同的文献,记录其去世的年龄有明显的不同。


他去世这么早,不知是不是和他年轻时就会舞文弄棒有关。


他少时习武,臂力过人,能挽劲弓,性格豪爽,与人肝胆相照,有侠者风范,爱搏斗。成年后,跟随着张洪学诗,“折节读书”,改正了不良习惯。


其实真正的练武之人,往往不那么健康。


因为元气的亏损是无从弥补的,这也就是为何人到了老年,会觉得自己即便多加注意,还是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养生息,比起练功,重要百倍。


(一)


一直想写他的原因,就是觉得他在治疗专科方面,是如此的厉害,仅仅就是一部书,十个方,直到现在还让人念念不忘。


元代医学家葛可久,本名叫葛乾孙,字可久,江苏吴县人,世医出身,祖父从豫攻医,父葛应雷,亦系名医。曾由平江医学教授提升为浙江医学提举,著有《医学会同》二卷。


葛可久,他青年时代便苦心读书,看家中的藏书,他曾为进士,言谈儒学,出语惊人。当时爱才的黄谱,力邀他出来做官,但他拒绝了。


他承继父业,考究方脉,精通医术,经三十余年,遍历江湖,采用针灸、推拿等法治病,皆收良效,与朱丹溪齐名,但他总是说自己“出朱公下”。


有人爱分享,但有人却不爱叨叨。


但历史的进程中,会发现那些歌功颂德的内容,像是纸糊在墙上一样,长久不了。


而往往是那些就没想着结果,没想着争辩,没想着一定要如何如何的,反而后代一直在用,一直在念叨他们。


就像葛可久,他懂得医术,但平时那是不常出手的,但一出手,那就是准。


书中记载:邻妇怀孕将娩,气上逆,痛不可忍,葛可久砰然以掌击案,厉声大斥,孕妇大惊,随即产出一子


上者下之,喘痛乃平。这就是葛可久不用药的治疗。


再看看他治疗的“脾为香所蚀之故也”的案例,你从中会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大部分人都会羡慕比自己条件好,比自己高一层次的,这也符合人性,人往高处走嘛。


但富家人,因为富裕得的病,一样是你所想不到的。


这个富家女,家庭条件好,在金元时代,我国与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于是很多香料传到中国,条件好的,会买香料回来,或者装饰,或者佩戴,或者食用。


结果呢,这位富家女,因为天天在香料的氛围里熏染,得了个痿证,四肢不能动,还不能说话,吃饭都需要人喂。年轻二八得了这个病,遍请名医,都没辙。


结果葛可久来后,他说这病,就是因为闻香料过多而得,不用吃药,让她在土里待一段时间试试。


他的做法,本来这个富家人都不想采纳,怕他女儿受罪,但一想,也没其他的法子了,就这样试试吧。


按照葛可久说的,把他家女儿放到了新挖的土坑里,女儿在土坑里躺着,上面盖着土,盖着木板,只留些缝隙,够呼吸就好。


葛可久说,等到他女儿在里面躺的能对外喊叫,能拍打木板时,我再过来。


结果只过了三个时辰,女儿的问题就解决了,上来后,葛可久用了药丸巩固治疗,这个女子的奇病就治疗好了。


所谓“脾为香所蚀”,是因为辛温香燥之品损伤脾阴,都知道阴虚津枯,筋脉失养,自然就会痿痹不用。而脾阴不足,自然水谷能运化不成气血之源,长此以往,各项功能跟不上,病就会越来越难愈。


人都是大地之子,不是你接受的最先进的治疗才是最好的。那些所谓土掉渣的,五脏五行的相生相克,其实有很大的学问在其中。


(二)


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朱丹溪,在历史上是个极有名望的医家,但他在治疗肺痨病上也是甘拜下风。有一位病人得了肺痨病,朱丹溪给病人治疗的情况是内在痊愈了,但脸颊上的两块丹红点,却怎么也下不去。


没办法的情况下,朱丹溪说我写封信,请葛可久来治疗。结果是葛可久隔衣在病人两乳下针后,双颊上的红点,应手而减。


我们现在通过这个病例来探讨一下,能从侧面反映出葛可久,那也是针灸用的很到位,两颊泛红,位置大概在四白下关附近,反观葛可久的治疗点在两乳下,此即为足阳明经的循行所在,针刺后得气,气到,热降,瘀散,于是两颊的红点得以消散。


从这个点上可以看出葛可久的技术怎样。


这位病人,连忙奉上酬金,葛可久说,是因为朱先生而来,岂为向你索取报酬?


可见,他与朱丹溪,那都是惺惺相惜的友情。不论价格,有的是随叫随到的仁义。


葛可久为何能做到对朱丹溪随叫随到,还少不了史料里记载的那段佳话:朱丹溪治好了葛可久女儿的病。


虽然朱丹溪葛可久年长二十多岁,但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只要发现有厉害的中医,他都会隐名埋姓去拜师学医。


那时,他拜在葛可久的名下,在跟着葛可久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葛可久发现朱丹溪的诊脉,处方有时都比他这个老师还要厉害,于是对他很器重。


有一日,葛可久有些情绪低落,他和朱丹溪说,他要去远行,让朱丹溪在家里多照应些。


葛可久的女儿,也就是朱丹溪的师妹,有一天,朱丹溪突然问师妹:“你身体有些不舒服吗?”师妹点头称是,他便认真给师妹切脉,看舌苔,因为朱丹溪前期的表现在,师妹对朱丹溪充满了信任,于是照朱丹溪的药方服药和敷药膏。这中间,出现过左手臂又痛又肿,脓血流了几天的情况,但过了半个月身体竟然慢慢好了。


等到葛可久回来后,发现女儿的心痛病竟然好了,他很吃惊,问朱丹溪是如何治的。朱丹溪老老实实回答说,心痛病他也不会治,他只是把心痛病引到了左手臂上,通过内服外敷,把毒引了出来,于是病就好了。


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朱丹溪治好了葛可久治不好的病,而葛可久治好了朱丹溪治不好的病。


彼此器重,彼此成就的二人。


(三)


不辜负自己,不将就生活的葛可久


葛可久所处的时代,因为有金元四大家的开拓功底,当时基本上治疗的临证处方都脱不开他们的用药法度。


但唯独葛可久他却独辟蹊径,不局限在这些圈子里。


其实也是有时代的原因,在宋金之后,习用《局方》之风就流行开来,在他所处的当时,时医推崇以温补燥热之剂疗疾,病家喜服温热之药,而缙绅权贵之士又沿袭晋唐金石养生之遗风,这些是形成肺痨病的背景。


葛可久认为,由于时医以温热之剂妄投乱进,是“不究其源,不通其治”,从而导致药助火势,上则呕血吐痰,颊红面白,口干咽燥;下则小便白浊,遗精盗汗;中则饮食难进,损及肺脾肾三脏,以致气力全无,成痨证。


为此,葛氏通过“吴中治痨,何止千万人”的反复验证,明确提出了滋阴润燥,填精益损,乃肺痨病的基本治则。


葛可久肺痨的病因病机,他十分强调内因,他认为主要是不养真元,不守根本,耗散精液,从而导致肾虚精竭,火乘金位而发病。


他在自序中强调了肺痨病发病的内在,“因人之壮年,血气充聚,津液完足之际,不能守养,日夜耽欲,无有休息,以致耗散精液”,体现出了虚火上炎,克伐肺金,而成肺痨病。


都说认知达到了,你所创造的成就,你都不知有多大。


结果就是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惊呆了众人。他的书,后来的很多医家都成为了家藏必备之书。


叶天士推崇说,“凡治吐血证,皆祖《十药神书》,更参以人之情性病之浅源,随宜应变,无过不及,治无不愈”。所以“家藏此著秘之多年”。吴澄亦给过很高的评价,言道“葛可久医中之仙,其治虚损之法,非有后人意想所能及者,其立十方也,方方元奥,其用药味也,味味精奇。”


葛可久他自己也说,是因为他在寻道的过程中,遇到了奇人:“后遇至人,同处三月,斯人极明医道,精通方术,用药如发矢,无不中的。


他曰:必神人也!遂拜为师,得授奇方一册。


后将这些内容记录书写下来,名曰《十药神书》。葛氏《十药神书》原篇列治痨处方十条,按天干序号排列,它们是:甲字十灰散、乙字花蕊石散、丙字独参汤、丁字保和汤、戊字保真汤、己字太平丸、庚字沉香消化丸、辛字润肺膏、壬字白凤膏、癸字补髓丹。其中汤剂3个,散剂2个,丸剂3个,膏剂2个。


在《十药神书》中突出的特点是辨证主次分明,尽管错综变化,但用药条理性强,一丝不乱。


以后不要再说中医中药就是粗糙,不细致,你看这本书,内容不多,但书的内容却层次有当。


尤其对咳嗽、咯血等症的处理以及病后的饮食调养,均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堪称后世治痨必循之法。


有时看古代的这些医生,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现在那是一定要努力,不能看着别人做啥,我们也干啥,孤独,不被认可,在你的成果没有显现之前,这些都是必经之路。


不要等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记录我们的时候,处于无从说,无可说的状态。


(最后)


为何只看到葛可久的这本书?


葛可久著有《医学启蒙》、《经络十二论》、《古今医统》、和《十药神书》等书,而行于世的仅《十药神书》一卷而已,其余都散失无存。


而这本书之所以能流行于世,还是因为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权命人整理,做序:“《十药神书》可为千百世法,后之君子无有出其范围矣”。


葛可久他在当时有名,有名到给大家的认识就是,只要是奇疾,葛可久若是能出手,那基本就是痊愈的保证。


但其实这些都不是他的追求。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梅花道人,为葛可久画了《山中山图》。四川皆高岭,而画中以淡墨晕,一峰尖反低于四山而呈现,观者都不太能解其妙。


而其实他隐含出葛可久身居医林,不求人知,好似“倒影重渊,匿峰千岭”。


好一个无名医家。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转自  北京王一宝  公众号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