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丁甘仁治金子久黄疸

求道

浏览:173

时间:2023-11-13

张志远:清末大麻金子久黄疸,自治不效,就诊于丁甘仁,丁氏亦感棘手,劝其回家静养,旬日而没,甘仁先生之子叹称“失一明星”。


文中还提到了丁甘仁金子久治病的故事,丁甘仁尽力解救但也没有治好金之久的病,甚为惋惜。


在《丁甘仁医案》中对此事有记载。“操烦郁虑,心脾两伤(因金子久当时已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医家,求诊求治者众多,其中也不乏达官贵人,在当时甚至在现代环境下为这些人看病劳心劳神啊)。火用不宣,脾阳困顿。胃中所入水谷,不生精微,而化为湿浊,着于募原,溢于肌肤,以致一身尽黄,色晦而暗。纳少神疲,便溏如白浆之状。起自仲夏,至中秋后,脐腹膨胀,腿足木肿,步履艰难。乃土德日衰,肝木来侮,浊阴凝聚,水湿下注,阳气不到之处,即水湿凝聚之所。症情滋蔓蔓难图也,鄙见浅陋,恐不胜任。掘拟助阳驱阴,运脾逐湿,是否有当,尚希教正。方:“熟附块钱半,连皮苓四钱,西茵陈钱半,淡干姜八分,陈广皮一钱,胡芦巴钱半,米炒于术二钱,大腹皮二钱,大砂仁八分、研,清炙草五分,炒补骨脂钱半,陈葫芦瓢四钱,金液丹二钱,吞服。”



医案记录来看,当时金子久已经是脾肾阳虚,湿浊壅盛,肝木克伐脾土之证,用茵陈术附汤应是对证之方。不过从案中丁甘仁的态度来看自己把握也不大“鄙见浅陋,恐不胜任”认为自己也难以治好金子久的重病了。


确实如此,丁甘仁前后一共治了五次,都未见起色。后来就直接告诉他:“症属不治,请先生早日回府静养”。回去以后,过了十来天就过世了。


从案中所描述的症状看,金子久应该是肝硬化肝癌性或者胆管癌性黄疸腹水到后期的表现,因此丁甘仁也无力回天了,但是丁甘仁也尽其最大努力为金子久先生救治了,未能挽回金先生性命,实属可惜。名医都太过劳累了,自己身体有时也疏于管理,最后成为重病,无法挽回。


这个事后来还被近代经方曹颖甫先生拿来评说,他在其著作《金匮发微》的黄疸篇提到“金子久患此证黄疸),自服茵陈蒿汤不愈,乃就诊于丁君甘仁,授以附子汤茵陈,但熟附仅用钱半,服二剂不效,乃仍用茵陈蒿汤,以至脾气虚寒、大便色白而死,为可惜也。但金本时医,即授以大剂四逆汤,彼亦终不敢服,则是有方与无方同,有药与无药同。经方见畏于世若此,可慨夫!


曹颖甫先生看来是丁甘仁用药太过保守了,金子久先生已是脾肾阳气大衰,应该重用附子类的温阳药,而丁甘仁先生仅用钱半,因此无力回天。


关于这个问题小郎中认为曹颖甫先生说的有道理,“重剂起沉疴”,对于一些危急重症该用大剂量一定要用大剂量,这样才能治好病。但是对于在当时医疗条件下,无法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只用中医辨证可能能维持一段更长的时间,至于能否完全治好金先生的病还未可知,毕竟针对癌性的黄疸腹水单纯用中医完全治愈的还很少见,能减轻症状维持患者更长的生命时间就是一种最大的成功。


单纯从曹颖甫先生的评价来看,任何医家包括非常有名气的医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思维和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都有自身认知的盲区,因此谦虚谨慎、不断学习才是一个医生应该终生保持的良好习惯。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节选自   小郎中谈医说药  公众号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