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谢少龙:薛氏五叶芦根汤治湿温病后期

求道

浏览:519

时间:2022-09-08

郭某,男,时年39岁,初诊时间:2018年8月30日。

  患者于6天前开始午后身热,汗出热不退,口干而不渴,纳呆便秘,不恶风寒,曾在本院门诊治疗,口服中医藿朴夏苓汤加味”,4剂后热退身凉,但觉头昏身倦,脘中微闷,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

  【首诊证候】

  主诉:热退后身倦、脘闷不食2天。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湿热病后期。

  证候诊断:湿热余邪未尽。

  治则:宣气醒胃、清利湿热

  处方:薛氏五叶芦根汤加味:

  藿香叶10g、荷叶10g、枇杷叶10g、 佩兰叶10g、 薄荷10g(后下)、扁豆衣5g、芦根20g、薏苡仁30g、冬瓜仁10g,3剂,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轻煎。

  【随诊过程】

  复诊:

  3剂后诸症消失。

  按语:

  薛氏五叶芦根汤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该篇第9条说:“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主要治疗湿热病后期余邪未尽之证,本方配伍合理,具有宣畅头面清窍,苏醒脾胃,疏利三焦及清涤湿热余邪的功效,且药性平和,用之安全可靠,是一首优良时方。湿为浊之邪,与热结合,热蒸湿动,蒙蔽于上,可致头面清窍壅塞。正如叶天士湿热论》所言:“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此时邪在头面,盘踞高位,非轻清上浮之剂,不达病所。薛方用药轻灵,方中五叶轻浮,恰是对证。

  指导老师评语:能用“薛氏五叶芦根汤”治疗湿温病后期纳差等余邪未清之症,可谓“四两拨千斤”,上工之治。

  (本案编写:孔令强)

关联词条:

  • # 湿温
  • # 薛雪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网站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