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张伯臾
张伯臾(1901-1987),上海川沙县人。一九二三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又在丁甘仁先生门下学习一年,深受教益。一九二四年返乡行医,一九三七年又在沪悬壶。一九五六年应聘到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后改...


求道

707

0
张伯臾治肺炎两案
柴x× 男 42岁,住院号:72/1842一诊1972年5月14日T39.5℃身热咳嗽咯痰十天,有汗不解,时恶寒,胸闷痛,口干不欲饮水,曾用青、链霉素治疗不效,刻下,白细胞总数...


求道

432

0
张伯臾湿热病验案三则
暑天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汤x×女29岁住院号:68/5574一诊1968年7月19日T40.1℃壮热无汗二天,微恶寒,头痛口干,胸闷,脉浮数,苔薄白而干。寒暑湿错杂之邪,蕴蒸气分,拟黄连香薷饮加味解表...


求道

510

0
张伯臾治顽固性头痛验案三则
余随家父张老临诊中,目睹治愈不少顽固性头痛,尤其对头痛兼证辨析施治,值得后学借鉴。今选三例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例1吴某,男,37岁,工人。1982年7月12日初诊:患偏头痛半年,曾治无效。近左侧太阳穴...


求道

559

0
张伯臾教授:治痹心法
痹者,闭也。闭者,气血为邪闭于肌表经络也。《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结合临床,余认为风、寒、湿三气很难截然分开,只是偏...


求道

404

0
张伯臾教授以附子巧伍他药救治疑难病证
(一)附子伍人参、大黄、瓜蒌为主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重症、危症,按其病状,有痛梗死属真心痛,无痛梗死属厥脱证。张老从详察本病发现:不论有无心痛,大凡见症皆有神倦、肢冷、汗出。由此认定,本...


求道

502

0
胡乔木与张伯臾
上个世纪70年代某日,素有“中共中央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同志在无锡患病,感冒发烧,多日不退,遂向上海求援,上海特派张伯臾往治。经过检察,诊为虚人感冒,处方以参苏饮加减,第一味药为生晒参10克,胡乔木问...


求道

607

0
《愚斋诊余录——张伯臾脉案膏方精选》前言(蒋梅先)
先师张伯臾教授(1901—1987)是20世纪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教学家。他年轻时就读于江南名医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又得以随丁氏临证一年,深得心传。1924年后回乡开业,在1...


求道

514

0
张伯臾诊治冠心病经验介绍(郭良集)
张伯臾先生为当代著名老中医,从医六十余年,学识渊博,临床经验尤丰。张老在长期的心脏病专科治疗研究工作中,对多种心脏疾病的诊疗,颇多独到建树,疗效卓著。笔者在1983~1986年期间,有幸随师张老临床学...


求道

443

0
读欧阳锜医案心得体会
欧阳锜,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第一代传承人,15岁从伯父欧阳履钦学习中医,毕生从事中医临床、中医辨证体系、中医病证规范化、病证结合一病一结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探索与研究,造诣精深,建树颇...


求道

557

0
欧阳锜用“开关散”治食管癌案
涂某,男,44岁。主诉:患食管癌已半年。日前食饮难下,胸痛,便结,烦躁异常。诊查:舌红苔黄厚。治法:用开关散,由乌梅炭、硇砂、青黛等组成。用药多次后,癌组织坏死脱落,食管渐通,稍能进牛乳、稀饭之类,但...


求道

454

0
湖湘欧阳氏杂病流派
欧阳氏杂病流派学术上以“寒溫并重,不偏不倚”、“对比思辩,同中求异”、“抽添补泻,层次分明”为主要特点。第一代传承人欧阳锜系统继承了履钦先生的学术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了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被称为湖...


求道

491

0
刘祖贻:医道传十代,济世三百年
刘祖贻,1937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42年入私塾,1950年随父亲刘永康临证学习。1952年考入安化县萸江中学学习。1955年春毕业返乡,联络同仁组织了安化县龙塘区中心联合诊所,兼任主任。次年被...


求道

581

0
湿疹纠缠,名家辨治绝招就3点(蔡铁如 袁梦石)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


求道

427

0
《内经》汗证证治研讨(熊继柏)
在《内经》中所载汗证颇多,如魄汗、多汗、炅汗、大汗、漉汗、灌汗、寝汗、夺汗、绝汗、漏泄等。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汗证,有按五脏分类者,有从病因分类者,有依汗出的表现特点分类者。笔者认为,《内经》之汗证,...


求道

454

0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