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痰、升清降浊法治愈眩晕一例(谭日强)
李某,男,38 岁。初诊∶1976年10 月 12 日。主诉及病史∶患阵发性头晕 3 个月,无周围物体旋转感,发作时与位置的改变有关,静卧时症状减轻。经某医院作脑超声波、脑血流图、冷热水试验及前庭功能...


求道

355

0
消痰散结法哈愈治愈结聚一例(谭日强)
胡某,女,60 岁。初诊∶1977年 2月28 日。主诉及病史∶15 年前开始出现心悸心慌,易于激动,失眠多梦,逐渐发现两眼外突、发胀,脖子较前增粗,乏力多汗,两手颤抖,多食善饥,体反消瘦。1964 ...


求道

410

0
芳化痰湿、清宣肺热法治愈肺痈一例(谭日强)
陈某,男,46岁。初诊∶1976年11月25日。主诉及病史;1976 年11月10日起畏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叶稀白痰。前医认为感冒而用发散药未效,仍然畏冷寒战,咳嗽咯痰增多。11 月 18 日晨起咯...


求道

407

0
李聪甫《老聪词剩草》
1 沁园春·感事(一九六三年)万里江天,寒催瑞雪,暖送骄梅。从革新技术,多出成果,普及科学,广拔人才。绿运田畴,红题厂矿,都转支农轨道来。基础固,便工商文教,直上春台。生产高潮浪推。喜人民、六亿动春雷...


求道

476

0
李聪甫:补中益气汤和它加减化裁出的新方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身、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组成。东垣立方,原为脾胃始得之证集中表现在肺,见气高而喘,身热而烦,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等症,形似外感而实非外感。朱丹溪尝用补中益气汤加表...


求道

480

0
李聪甫治学方法拾掇(孙光荣)
李聪甫研究员业医已越六十春秋。自入医林以来,师承灵素、仲景之学,博览群书,深求经旨,崇尚实践,治验卓著。对中医内、妇、儿科均造诣甚深。尤其对东垣脾胃学说潜心研索,旁通河间、丹溪及叶、薛、吴、王诸家,弃...


求道

510

0
李聪甫 | 虚损理论源流与临床见证
虚劳病,亦称“劳伤”和“虚损”。劳伤初见于《内经》,虚损则见于《难经》。《金匮要略》综合二者定名曰“虚劳” ,为后世所沿用。 劳伤:《素问·宣明五气论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


求道

485

0
李聪甫胸痹治疗经验
子病累母,健中升清 心乃脾之母。心阳不足,导致脾气虚弱。脾主运化,为水谷精微生化之本。一旦脾胃虚衰,运化失职,无以滋养心阳,是为“子病累母”。即《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所说...


求道

420

0
辨证一得(李聪甫)
“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这是古代医家流传至今感人肺腑的格言。上句讲的是“医道”,要理明旨邃,精益求精;下句讲的是“医德”,要宅心仁谨。予临证六十余年,所遇疑难复杂似是而非的病证不胜枚举,辨证施...


求道

435

0
李聪甫:谈《脾胃论》中火与元气的问题
“脾胃学说”倡始于李东垣。东坦生活在兵连祸结、疾病流行的金元时代七十年中。他观察到当时人民所患疾病,多由朝饥暮饱,饮食劳倦所伤,而目睹一般“时医”多以陷胸汤丸,大小承气,茵陈蒿汤等治伤寒之方治之,病人...


求道

456

0
李聪甫内科方8首
1.保肺散(李聪甫方)【处方】北沙参12g,云茯苓9g,百合9g,肥玉竹9g,黑芝麻9g,炙紫菀9g,蒸百部9g,苦桔梗6g,广陈皮5g,粉甘草3g,薄荷叶2g。【用法】将黑芝麻淘净炒香,其他药味烤燥...


求道

469

0
李聪甫先生传
李聪甫(1905~1990),中国十大中医,湖湘中医泰斗,曾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西汉养生方研发整理人。致力于中医药事业70年。多年从事李东垣脾胃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建立了以“形...


求道

510

0
刘士俊验案选录
1.柴桂陷胸汤治验患者高烧1周,体温40℃左右,用多种西药热仍不退,且病势愈加严重,请老师诊治。证见:头痛、头晕,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口苦,恶心,不欲饮食,心下痛,苔黄腻,脉弦滑数。患者证属太阳少阳并...


求道

554

0
刘炳凡老先生谈《内经》脏腑功能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思维
《内经》把人体看作是一个能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系统。其特色是什么?不是指一方一法的“灵丹妙药”,只能是指那些合乎科学、行之有效、认识人体、疾病以及防病治病的学术思想体系。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求道

493

0
刘炳凡内伤杂病论治经验提要——调气血燮阴阳归宗脾胃论(胡不群)
先师刘炳凡先生当代中医大家,为我国首批研究生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的专家,首批五百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被中医名宿邓铁涛誉为“中医泰斗”,创“治病必须治人,治人首重调理脾胃...


求道
四君严选

422

0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