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于书庄(1924~2009), 男,河北省安次县人。




18岁赴京跟随冯济卿、赵锡武、张文祥学医10年,1951年在京开业行医,1953年在北京中医学校任针灸教员。曾任北京中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经络研究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理事等职,曾任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主任医师等职。对临证提出了“临证五问”,善于运用“气至病所”,徐疾补泻、刺血、火针、艾灸等方法,治疗中风病面瘫、痹证、鼻渊等病。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获卫生部甲级、乙级及北京市科委科研成果奖6项。

  • 于书庄:中风病的研究之中风病急性期医案
    1.中风病继发下肢动脉血栓案病例:吴某,女,78岁。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半年。于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半身无力,上肢轻下肢重,语言不利,伴有头晕,时有头痛,纳可,寐佳,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

    求道

    畅读VIP

    320

    0

  • 于书庄:中风病恢复期针灸证治
    中风病的恢复期,系自患者病情稳定后,经过适当治疗而机体功能恢复较慢且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的阶段,一般要历时6个月左右。此期患者虽然临床症状不同,如半身不遂、半身麻木、语言謇涩、舌歪口㖞、吞咽困难等,但其...

    求道

    畅读VIP

    287

    0

  • 于书庄:​针灸以痛为输法临床应用
    “以痛为输”取穴法,最早见于《灵枢·经脉》。其在每一经筋病候后边,都记载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所谓“以痛为输”,即是以疼痛部位为穴。1.以痛为输法的适应证根据《灵枢》的记载,此法主要...

    求道

    畅读VIP

    321

    0

  • 于书庄:温法治疗口眼㖞斜后遗症(继发性面肌痉挛)临证分析
    于书庄教授在针灸门诊收集口眼㖞斜后遗症属于继发性面肌痉挛者34例,进行了分析。1.一般资料34例中,男17人,女17人;11~20岁者3人,21~30岁者10人,31~40岁者4人,41~50岁者7人...

    求道

    畅读VIP

    319

    0

  • 于书庄:针刺法、刺血法、艾灸法、火针法的治疗作用及其配合应用
    《灵枢·官针》说:“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

    求道

    畅读VIP

    330

    0

  • 于书庄:小中风(暂时性缺血中风)的临床证治
    小中风,以突然半身不遂或麻木、语言謇涩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自行缓解而反复发作为特征。以灸中脘及灸关元为主的方法,可收到满意的效果。1.辨证若伴有头晕、神疲、气短、流涎、排便无力、面色黄或萎黄、舌质淡或舌...

    求道

    畅读VIP

    338

    0

  • 于书庄“临证五明”理论的应用经验与体会(游伟 赵吉平 王麟鹏 王一战 李彬)
    于书庄认为,医者欲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临证必须做到“五明”,即临证时通过四诊及检查后,对五个问题要做出明确回答:一是明确诊断;二是明确辨证;三是明确病经;四是明确治在何经、取用何穴;五是明确施用何术、使...

    求道

    畅读VIP

    290

    0

  • 于书庄: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01辨证与辨经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凡谙熟中医者无不知晓。衡量一名针灸医师的水平高低,要看其辨证论治的功底如何,即辨证是否准确、用针取穴是否合适。因此将辨证论治视为中医的精髓丝毫不为过。...

    求道

    畅读VIP

    306

    0

  • 于书庄对针感的硏究
    北京市中医医院于书庄主任医师对各种针刺手法和行气法尤有研究。他认为,施术旨在得气,针剌手法之所以取效,与不同性质的针感、针感强度与针刺深度有关。01不同性质的针感及其适应症1.酸胀感:临床最为多见,且...

    求道

    畅读VIP

    317

    0

  • 书山勤径 庄德唯馨——记近代针灸名家于书庄
    于书庄(1924-2009),原名于养泉,河北安次县人,是一位在理论、教学、临床与科研上均有建树的针灸学家、教育学家。他一生求索,学贯古今,在同行眼里,他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实干家,在学生心中,他是...

    求道

    393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