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魏长春,字文燿(1898~1987年),从医60余年,临床学验俱丰,德术高尚、精湛。专攻内伤杂病调治,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患及急重症,又长于治疗外感时病,誉隆江南。著有《魏氏验案类编集》《魏长春医案》《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中医实践经验录》等。




1956年浙江省立医院改组为浙江省中医院之际,魏长春受原浙江省卫生厅之聘担任副院长。在浙江工作的31年里,他对浙江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的精湛医术和医风医德影响着一代代浙江中医人。


躬身中医 扎根基层


1898年,魏长春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幼年丧父,家道中落,睹父病痛之苦,遂萌学医之愿。年十五,往浙北石门(今属桐乡市)一药堂学徒。时有名医姚精深常坐堂于此。魏长春诚苦求学,终得姚师指点。


学贵于勤也,学医更需如此。白天利用切药配方之便,辨诸药之性味,悟诸师处方之妙,抄录精华,时时回思;晚上则诵读姚师所予之经典,揣摩所授之处方。3年后出师,魏长春复师从浙东名医颜芝馨,得颜师之循循诱导,越两载,竟得窥堂奥。1918年,魏长春弱冠(20岁)之时,于慈溪县城正式挂牌行医。


魏长春临诊谦逊负责,细心辨证,大胆用药,不仅不计报酬高低,还常步行出诊,上门随访,就诊患者与日俱增。不久便声誉大振,渐蜚江南。


1935年,魏长春选择历年治案182例,分门别类,编成《慈溪魏氏验案类编初集》四卷,得到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绍兴名医曹炳章的赞赏。同年11月,此书付梓,在津、沪、晋、苏、杭、甬、绍等地发行;又承无锡名医周小农力荐,分赠全国各地名医,好评如云。曹炳章作序曰:“余友魏君长春,字文耀,为慈溪积学士也,尝研究医药,手不释卷,间遇疑难奇症,常与余通函讨论,切磋琢磨,虚心采纳,必求其切实中的而后已。”京城名医施今墨曰:“医贵能多读书,及有能治病之证据,验案类编,从实验中来,实深钦佩。”


抵杭州次年,魏长春已年近七旬,但仍不辞辛苦,毅然担任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据相关资料记载,最初的杭城生活朴素艰苦。“抵杭之初,食食堂之大锅饭,住陋舍之硬板榻。多年不问家务之人,而今不仅需看病开会,还需料理个人生活。是时,起早摸黑,孜孜不倦,与各地来杭之杏林名老齐心协力,创建中医病房,乐此不疲。”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魏长春在学术发展上仍然取得了新突破,他繁荣中医学术活动,带头重中医经典,积奋撰写论文书稿。上世纪60年代初,面临中药供不应求的状况,魏长春编写《用药达变举例》《异药同功》等书,及时帮助当时临床渡过难关。


1964年3月,魏长春已近古稀,他带头响应号召,带领省政府组织的首批城市医务人员下乡巡回医疗队,随省委社教工作队奔赴各地。3个月里,医疗队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看病,不仅毫无倦意怨言,而且目光炯炯,充满喜悦。“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能够参加首批下乡医疗队,受到当地群众欢迎、赞赏,不仅值得,更是光荣。余生若有机会,我必还会再来。”魏长春这样告诉身边的人。


传承医道 探路岐黄


“魏老不仅是中医师,他还是一名教育家。他在开诊前,都要给学生讲半小时的课,他把自己的问诊记录集结成册供学生学习……我虽然没有机会和他学习,但是他的精神永存。”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的印象里,魏长春是及早便践行“医教结合”的中医人。


中医之道,在于学,亦在于传承。省中医院名中医李官火是魏长春的弟子,每每向后辈谈及老先生时,这位七旬老者神采矍铄,滔滔不绝,感动之处,泪涌如泉。“上世纪60年代,我随魏老抄方学习,魏老亲笔为我撰写《李官火同学的培养计划》,在计划书中写道:‘李官火身体不是十分强健,要慎防自己身体弱出毛病,注意适当预防以免因生病影响政治学习与攻学。量力而行,不可贪多务博,古人有言,少则得,多则惑。为嘱。’今念之,舐犊之情至深。”


这位善于吟诗作词的学生和单单一门心思扑在“医”上的老师之间有颇多不同之处。一日,李官火捧了一本《李白与杜甫》翻阅,魏长春见状便说:“小李,我们搞医尚且无暇,你竟有这功夫。”还有一次,魏老让他给自己印一本资料,他印好之后,在封面上画了一个长胡子老头,拿给老师看:“您觉得如何?”魏长春观之,哈哈大笑:“你个小滑头。”


魏长春弟子皆亲之敬之。魏老坐诊时,抽屉里放一饭盒,里面装的是冬瓜条及冰糖等润喉之品,魏老自己爱吃,也常常慷慨地分给大家吃。对学生一视同仁,他身边有来自全国各地、各种资历和背景的学生,但学生方子开不好的时候,他都会当着大家的面指出来,甚至批评。但他的批评和指正从来都是当面的,直截了当的,从不拐弯抹角或厚此薄彼。


魏长春常说:“看病要多思考,看完了之后还要思考,患者认为效果不好的时候,更要多思考。医者要多总结,这样才能提高。”


胸怀仁慈 不存成见


若是学生对患者态度不好,魏长春则会加以批评。一次,一名学生把病历还给患者时,不是递过去,而是丢过去。魏长春大怒:“你这是什么态度!你怎么做医生的,怎么可以这样不尊重患者?!”对那些自以为身份高贵可以下享受“特殊优待”的患者,魏长春常常“不买他们的账”。一次,一位坐着专车到魏长春家里求诊的患者就吃了个闭门羹,他说:“我在省中坐诊,你明天到医院里挂个号子,我再给你看。我家里前面有姜子牙,后面有钟馗,神鬼不进的。”还有一次,一位拿着某委员会介绍信的患者找他,希望可以得到特别照顾。魏长春说道:“我给你加了号子,已经照顾了,你还要怎么照顾呢?”魏长春这样的“平民思想”深深影响了学生们。


在学生们眼里,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的生活也非常简朴。中午的时候,魏长春常常让学生给他买一只八分钱的菠萝面包,有人觉得他吃得太少,他却说:“百姓出身,从来少饿死之际;朱门酒肉,多有撑死之徒。吃得太多,没啥好处。”


傲气和谦卑,在魏长春身上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1975年12月,医院病房收治了一位因吞服12斤重的大青鱼胆汁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少、神昏的患者,紧急请魏长春诊视。随后他按给开了中医处方,回到家中自觉不够满意,遂重新翻阅中医典籍,查到有人用青果、苏叶治疗此症曾获显效时,立刻又赶回医院病房对原方进行修正,使患者一剂后即有起色,几日便痊愈出院。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一件小事亦足以反映魏长春不护己短、不以名家自居的谦卑心态。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说:“从魏老身上的故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医者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诚所谓‘医之大者,寿人寿世’。”

  • 魏长春:范文甫临证经验二则
    1、范文甫用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治胸胁剧痛 慈城镇永明寺前姚姓女,已结婚,月经愆期二月未行,病胸脘剧痛呕吐,汤药不纳,每天请西医注射止痛药,人极疲劳,不能起床,请范老来慈城诊治。范老先用乌梅安胃...

    求道

    畅读VIP

    177

    0

  • 魏长春用《伤寒论》方治疗肺系疾病经验(王真)
    魏长春主任医师为上世纪浙江省著名中医大家,从医六十余年,勤求古训,对经方的运用尤显炉火纯青,笔者在整理其运用《伤寒论》方治疗咳、喘、痰饮等病经验时,深受启迪,现将其经验体会摘录如下。附子细辛汤合景岳贞...

    求道

    畅读VIP

    745

    0

  • 魏长春老中医治法二十八则
    01治病以调和内脏矛盾为主《金匮要略》日:"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元真即五脏的真气,即人之元气。人患病时,体内阴阳的正常关系失去平衡,五脏功能不能协调或相互矛盾,所以,治病总方法以调和内脏矛...

    求道

    畅读VIP

    321

    0

  • 魏长春临证经验效方
    清肺六二汤适用于元虚邪实,阴虚气弱,风温犯肺,肺气上逆,高热咳喘,或痰中带血,舌红燥、苔薄白,脉滑数者。桑白皮、地骨皮、桑叶、枇杷叶、鲜芦根、白茅根、知母、浙贝母、苦杏仁、冬瓜仁、北沙参、空沙参本方系...

    求道

    畅读VIP

    475

    0

  • 魏长春运用茯苓四逆汤验案四则
    魏长春(1898~1988年),浙江慈溪人。魏老行医达70年,治学严谨,熟稔经典;心系病家,医德高尚,临症胆大心细,处方知常达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既善于时病急症的救治,又长于内伤杂病的诊疗,积有丰...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67

    0

  • 魏长春舌诊经验
    一般正常人的舌质,应是红润有神,若舌质淡红,多为虚象。舌质淡白是元阳不足的虚寒证。舌质深红,是有热。舌质红绛,在外感是热人营分、血分之象,在内伤则为五脏受损、阴液涸竭的危候。舌质光剥无苔,为肝肾阴液不...

    白术

    签约讲师

    397

    0

  • 魏长春:五虚五实是死候治得其法则可生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说“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此所说的五实,系指外感病邪之实,即“邪气盛则实”之实;五虚,是...

    四君人参

    576

    0

  • 魏长春望诊心得
    中医诊断,以四诊八纲为主,四诊中以望诊居先。若能详细观察,对病症轻重吉凶即能有个初步的概念,富有实用价值。1.望面望诊之中,面容居先,面青主痛,大凡面色青黯,脉象迟,舌质淡红或淡白,苔白薄或白滑,而无...

    四君人参

    652

    0

  • 魏长春:诊脉须识常与变
    整理者(连建伟)按: 1974 年春节过后,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原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魏长春老先生给我寄来了他对脉学古籍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总结《诊脉须识常与变》一文,供我学习。这篇医稿,一直珍藏至今,未肯轻...

    四君人参

    575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