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春:五虚五实是死候治得其法则可生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说“五实死,五虚死。”“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此所说的五实,系指外感病邪之实,即“邪气盛则实”之实;五虚,是指内伤之正气虚,即“精气夺则虚”之虚。血实所见皆为五脏太过,心主血脉,心实则脉盛;肺主皮毛,肺实则皮热;脾主中焦,脾实则腹胀;肾主前后二阴,肾实则前后小通;肝主目,肝实故目昏瞀而视物不明。五虚所见皆为五脏不及,心虚则脉细;肺虚则皮寒;肝虚则气少;肾虚则泄利前后;脾虚则饮食不入。
《经》言,二者皆死,非谓其必死,乃谓其不治则死,治之不得其法亦此。所以接着又有:“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盖浆粥入胃而不注泄,则胃气和,胃气和则正气逐渐恢复,血虚好转而转危为安,是以生也。汗以泄其表,利以泄其里,表邪解,里邪去,则上下得通,邪退,五实得除,是以生也。
我们所治疗的慢性病,大都是虚证,但虚体夹实的病证颇多,在临证时既要驱逐新感的外邪,从汗下使病邪有出路,同时,亦要保元神,调胃气,使虚者保留一线生机,此乃治疗内伤挟外感的要旨。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