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①人体器官名。脾脏,系五脏之一,其主要功能特性如下 :⑴为“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升清降浊。《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㈡主肌肉、四肢。《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⑶合胃,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灵枢·本输》:“脾合胃,胃者,五谷之府。”《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素问·金匮真言论》:“入通于脾,开窍于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脾,……在窍为口。”《素问·五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㈣藏“意”,主“思”,与精神意识活动有一定关联。《素问·宣明五气》:“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脾……其志为思。”


⑸经脉属足太阴,与足阳明胃经表里相合。《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


阴阳属性为阴,称“阴中之至阴”,又称“牝藏。”《素问·金匮真言论》:“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又“阴中之至阴脾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脾为牝脏,其色黄,其时长夏。”


五行属土,与自然界事物和人体组织类应联系是:方位居中;季节主长夏及每季之后十八天;气候主湿;天角应镇星;生成数为五;五色属黄;五味为甘;五音为宫;五声为歌;五臭为香;变动为哕……。《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上应镇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


②指足太阴经。《灵枢·本输》:“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


③指脾的“真脏脉”脉象。《素问·阴阳别论》:“脾至悬绝,四日死。”《素问·平人气象论》:“脾见甲乙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④“痹”之音形近误。《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按《太素》“脾”作“痹”,心痹为病名。作“痹”与前后各节文例合。


⑤推拿穴位名。见《小儿按摩经》。即脾经。见该条。

  • 脾肠论
    之前遇到一个舌苔厚腻的患者,慕名而来想要找我调理一下。本来以为手拿把抓的事儿,可五剂半夏泻心下去了,基本上没见什么好转。二陈汤、藿兰平胃散、香砂六君汤、四妙散、保和丸、达原饮……用尽了办法,可还是没能...

    云苓

    原创投稿

    畅读VIP

    925

    2

  • 治脾不忘肾 治肾不忘脾
    我从事临床的头几年,对脱肛之病,按教科书投以补中益气汤往往收效甚微。后来考虑到脾肾的内在联系,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补益肾气的药物,疗效明显提高。如:1980年治一贾姓男孩,脱肛久治不愈,指纹沉淡,舌淡苔...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65

    0

  • 邓铁涛教授辨治胃肠病经验摭拾
    1脾胃学说见解独特脾胃学说始见于《内经》,发展于宋元,提高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历代医家均做出了不同贡献。邓铁涛教授从50年代起就开始,对其学说体会深刻,见解独特。他认为。脾胃学说是从解剖认识开始,经过...

    白术

    签约讲师

    594

    0

  • 补脾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 邓铁涛 )
    张仲景的“四季脾旺不受邪”与李东垣的“内因脾胃为主论”,均提出了脾胃与预防疾病的关系。笔者认为,健脾与免疫机理可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脾胃学说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961年,广州中医学院与中国人...

    白术

    签约讲师

    681

    0

  • 脾经之密
    腹哀,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及第八肋间动、静脉。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消化不良等。直刺1-1.5寸。 大横,经穴名。出《针...

    王家祥

    签约讲师

    原创投稿

    906

    0

  • 调理脾胃十法(董德懋)
    董老将调理脾胃法分为:益气法、养阴法、升举法、温中法、清热法、理气法、祛湿法、攻下法、消导法、固涩法。又以攻、补为纲,分为两大类。攻法为理气、清热、祛湿、消导、通下诸法;补法为益气、升举、温中、养阴、...

    白术

    签约讲师

    620

    0

  • 谈疏肝与健脾
    《伤寒论》中说:“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这里提到了治疗腹痛的两种方法,即健脾与疏肝,肝和脾是相克的关系,如果不协调就会出现腹中急痛,其实不一定仅是腹...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1132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