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原文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拆算现代剂量

茯苓120g,泽泻60g,甘草30g,桂枝30g,白术45g,生姜60g。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备注

《外台》云:治消渴脉绝,胃反吐食方。有小麦一升。

相关条文

金匮(1条):
【17.18】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各家论述

金匮玉函经二注》:

胃反吐,津液竭而渴矣,斯欲饮水以润之,更无小便不利,而用此汤何哉?盖阳绝者,水虽入而不散于脉,何以滋润表里,解其燥郁乎?惟茯苓之淡行其上,泽泻之威行其下,白术甘草之甘和其中,桂枝生姜之辛通其气,用布水精于诸经,开阳存阴,而洽荣卫也。


《沈注金匮要略》:

此外风乘胃,脾虚成饮之方也。风气通肝,木盛制土,脾胃气郁而反上逆,则为胃反,然吐则痰饮去而风火炽盛,胃津枯燥,以故吐而渴欲饮水,但木旺土衰,则水寡于畏,肾水反溢为饮,治当健脾,以除伏邪宿饮。故以姜、桂、术、草健脾和营卫,而驱邪外出,茯苓泽泻导胃肾之余饮也。


金匮要略心典》:

猪苓散治吐后饮水者,所以崇土气,胜水气也。茯苓泽泻汤治吐未已,而渴欲饮水者,以吐未已,知邪未去,则宜桂枝、甘、姜散邪气,苓、术、泽泻水气也。(尤怡)。


《金匮要略广注》:

吐而渴者,津液亡而胃虚燥也。饮水则水停心下,茯苓泽泻降气行饮,白术补脾生津,此五苓散原方之意也。然胃反因脾气虚逆,故加生姜散逆,甘草和脾。又五苓散治外有微热,故用桂枝。此胃反无表热,而亦用之者,桂枝非一于攻表药也,乃彻上彻下,达表里,为通行津液、和阳散水之剂也。(李芝)。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