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腕骨 Wàngǔ,出《灵枢·本输》。腕骨为古解剖名。本穴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手外侧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杨上善引《明堂》曰:“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即此起骨为腕骨,此穴名腕骨。”《医宗金鉴》有:“手掌外侧腕前,起骨下手掌缝陷。”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凹陷中,故名。

经属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取穴法:

微握拳,掌心向胸。由后溪(参见“后溪”)向腕部推,可摸到两块骨头(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在两骨的结合部、掌背面交界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手筋膜、小指展肌。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皮肤为手背和手掌皮肤移行处,由尺神经的手背支和掌支双重分布。皮下组织内有尺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针由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的纤维层,入小鱼际肌的小指展肌, 该肌由尺神经支支配。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有时针感可扩散至手掌部。


灸法艾炷灸3~5壮, 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与主治

功能:增液止渴,利疸退黄。


主治:热病汗不出,疟疾消渴,惊风,黄疸,耳鸣,目翳,目流冷泪,头痛项强,颈项颔肿,臂痛指挛。

配伍

《千金方》:腕骨阳谷肩贞、窍阴、侠溪,主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腕骨中渚,主五指掣不可屈伸。


《大成》:黄疸发浮虚:腕骨、百劳、三里、涌泉(治浑身黄)、中脘膏肓丹田阴陵泉(治酒黄)。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图: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疼,腕骨通里取为详。


《玉龙歌》: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翻胃吐食难,黄疸亦须寻腕骨,金针必定夺中脘。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杂病穴法歌》:腰连腿疼腕骨升。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痓,互引,腕骨主之。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又风头痛,涕出,肩臂颈痛,项急,烦满,惊,五指掣不可屈伸,战憷,腕骨主之。消渴腕骨主之。衄,腕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易,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痎疟,头痛,烦闷,惊风,瘛疭,五指掣。


《通玄指要赋》:固知腕骨祛黄。


《杂病穴法歌》:腰连腿疼腕骨升。


《玉龙歌》: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


《针灸大成》:主头痛,惊风。


《医宗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