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食管病、胃病运用几种虫类药的经验(徐景藩)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592

时间:2020-08-30

一、蜣螂


亦名推车虫,咸寒,入胃、肝、大肠经,功擅破瘀散结。汤剂常用量每日5~10克,重症可用15~20克。适用于下列病证:

 

1.食管中下段部位自觉有阻噎不适感,吞咽不利,甚则饮食难下,大便干而少,可在辨证方中加用蜣螂5~10克。

 

2.幽门不完全梗阻,胃脘胀满,漉漉有声,常呕吐胃内不消化食物及痰涎,甚则朝食暮吐。可据证配加蜣螂呕吐后20~30分钟服药。或先用胃管将胃内潴留液抽出后从胃管中注入药液。右侧卧位,腰臂部稍垫高,一小时内勿进食。

 

3.胃中有多发性息肉,不易摘(灼)除,表现有胃脘痞胀、疼痛等症,据证配加蜣螂,并重用薏仁。药液浓煎,服后憩坐或卧床并稍稍转动体位约半小时。

 

二、九香虫

 

咸温,功擅理气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每日5~10克。适应症为:

 

1.胃脘疼痛经久时发,痛位固定,痛甚之时或及于下胸、背、胁等部位,可据证配加九香虫

 

2.胃脘痞胀较著,噫嗳不遂,食后尤甚,经久不愈,用一般理气和胃药物效果不著者,可加九香虫。  

 

3.食管炎 返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胸骨后(下)方嘈杂不适,或有恶心呕吐,经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著者,可配加九香虫

 

注意点:因本品有活血作用,胃病曾有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呕血),经治疗血止,一般在2月以内,慎用或勿用九香虫胃阴不足而兼气滞血瘀,胃脘痞胀灼痛,舌质红者,不宜用九香虫;若痛甚而兼针刺状,他药效果不著,可配用小量九香虫,再加麦冬白芍

 

三、地龙

 

咸寒,功擅清热平肝,通络活血。入煎剂常用量每日10~16克。适用于:

 

1.慢性胃炎、食管炎,心下、胃脘或胸骨后隐痛、灼痛,久治不愈,证属肝胃郁热,气滞血瘀者,可配加地龙

 

2.食管功能障碍,咽中不适,伴有食物返流,经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配加地龙

 

3.胃病兼有肝阳、肝风胃痛而兼头痛昏眩,脉弦,可据证配加地龙

 

四、蝉蜕(蝉衣)

 

甘咸凉,功擅散风热,宣肺、祛痰。煎剂常用量每日3~8克。适应症:

 

1.胃脘痞胀、隐痛、嘈痛而兼有痒感,可据证配用蝉蜕。如痒久而有血瘀证候,另吞服云南白药

 

2.胃痛卒作而时发,如有痉挛之状,可在辨治方中加用蝉蜕胃痛发作或加重时伴有风疹块,也可配用蝉蜕

 

五、䗪虫(地鳖虫)

 

咸寒,功擅逐瘀破癥,通络活血。煎剂每日常用量6~10克。适用于:

 

1.食管中下段疾患,饮食吞咽时胸骨后有隐痛、不适感,证属痰气交阻而兼血瘀者,可配用地鳖虫。

 

2.贲门失弛缓症,鸠尾穴部位隐痛、嘈杂,伴有恶心呕吐,可据证加用地鳖虫。

 

3.上腹部有跌打损伤史,以后胃脘部时时隐痛,痛位较固定,虽经治疗而疼痛不解,内有损伤瘀血者,可配加地鳖虫。

 

以上简要介绍几种常用虫类药的适应病证,如服蜣螂九香虫、地鳖虫后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紫癜者,应即停药,随证处理。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