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如何有效增强针刺疗效

云苓

浏览:556

时间:2020-08-12

论倒马与围刺


从董氏倒马针与红医梅花七星针看针刺疗效加强


董氏特色针法有“牵马动”三种,即牵引针、动气针与倒马针,牵引针重在疏导,动气针即运动针刺疗法,高树中教授随咳跺脚进针并活动患处亦为此;倒马针即在主治穴位附近取其同经穴位,如内关间使,亦或麻黄杏仁,“相须互用以增功效”。围刺,又称围针法、围剿刺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其特点是针对有局部病灶或痛点处进行针刺,一为多针,局部针刺超过四针,多则十针,二为围刺,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以提高疗效。红医针疗法有绝技,名曰:梅花七星针,在病灶中心直刺一针,周围斜刺六针,针尖均朝向中央,若皮肤病且病灶在四肢部位,中间一针可由健侧进针透至病灶区正中皮下,其余六针同前,对凡有局限性病灶点或痛点之疾病均可施以此法,疗效颇佳。又于某日福灵心至,自创皮肤病针法,拟名小燕飞,一来针柄造型类燕尾,二来意在使顽疾皮癣可如燕飞去,解患者之疾。取局部病灶沿皮下平刺三针,针尖相交,此齐永经验,可参《脐针入门》一书,内有详述,而《灵枢·终始第九》言:“在骨守骨,在筋守筋”,此义为以骨治骨,同理,在皮守皮,以皮治皮,故现取此三针,作为能量积聚,而中间一针方为治疗针,如余浩阴阳九针中拉弓射箭针法,以周围之针为中间一针积蓄储备能量,而中间一针进行治疗,如同阴中求阳,生化无穷。另,中间一针可由健侧进针透至病灶区正中皮下,且还可施以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以助疗效。


临床曾治疗皮肤病数例、腰骶局限性酸痛一例,均获良效。其中一例结节性痒疹,腿部瘢痕硬壳,针刺两次后有奇效。细思其原理,如扶正驱邪也,经气流转所过,遇针则循针环绕,围刺而过则经气流转循行不休,如赵杰师傅以桂枝汤加大剂量黄芪内服治疗烧伤,扶正而托热邪外出,屡试不爽,梅花七星针亦为此理。如此观之,倒马针乃同经纵向取穴,而围刺则横向临近取穴,舒卿取董针镇静、双上里针刺,名曰小同步,即可作络倒马,小飞燕即可作小围刺,皆为增强功效而设。


如此观之,透针亦同理也。且透针未必同经之穴可取,中府云门三间合谷等,自不必多言,而董针心门即小肠经透心经,王文远平衡针亦多以此法,多经透刺疗效更佳。如此以增强疗效。此即为增针刺强疗效之法,临床治疗,不必可以强调针刺数量,一针祛疾更为上医,然,如取后溪治疗膀胱经连及督脉之腰扭伤,可加一针以增强疗效,如腕顺一、二,正如此理。


2020.8.8 张涛书于书斋

关联词条:

  • # 针灸疗法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