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龙胆泻肝汤治阴囊湿疹

四君人参

浏览:668

时间:2020-08-30

王某,男,47岁,2011年6月3日初诊。半月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阴囊部有热感且瘙痒剧烈,抓后皮肤潮红,几天后见有少量渗液。经服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扑尔敏,外搽氧化锌洗剂、派瑞松,取效不显,仍痒难忍。查见阴囊部皮肤潮红,并有较多黄白色黏液渗出,呈糜烂状,边缘不清。询其小便色黄,尿有热感,大便正常,口苦,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数。


诊断:阴囊湿疹。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蕴结于阴囊所发。


治则:清利肝经湿热止痒,取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通草3克,白鲜皮12克,薏苡仁30克,地肤子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外用方:土茯苓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萆薢30克,水煎适量待凉,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5~10分钟更换一次。待渗液停止后,予炉甘石粉10克,儿茶粉10克,青黛粉3克,混匀棉球蘸药粉撒扑。


二诊:经上药内服5剂后,渗出糜烂症状消失,痒感大减,肤色不红,皮损已见消退,小便正常,余症俱轻。上方略作加减,续服4剂,停外用药。之后皮疹全部消退,诸症消失治愈。


肝之经脉循行是“循股阴……,过阴器”。本例诸症详辨,为肝经湿热下注蕴结所发,故取龙胆泻肝汤加减。其中龙胆草苦寒,泻肝火清利湿热栀子苦寒,清泻肝经湿热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柴胡苦寒,疏散肝经之热;车前子甘寒,清利湿热下行;泽泻甘寒,渗湿泄热;通草苦寒,导湿热下行;甘草甘平,调和诸药;白鲜皮苦寒,清热燥湿止痒;薏苡仁甘寒,清利湿热地肤子苦寒,清湿热止痒。内服外用相合,使肝经湿热得以清泄,皮疹消退。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马建国、张向峰,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