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谈阳和汤
阳和汤方:大熟地一两,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甘草一钱,麻黄五分,炮姜炭五分。
出自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阴疽名方,世有阴疽活命丹之称。
《成方便读》谓:“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通行无阻,所谓邪之昕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病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之滞,……甘草协和诸药。”
其实此方用大量熟地黄为君药以滋补血液;用鹿角胶为经药以填补精血;用肉桂以消除寒凝之气;取甘草通经脉利血气之义为正佐药;用麻黄发表之性以开腠理为反佐药;更使以白芥子消除皮里膜外之痰,吸收炎性渗出物。全方君臣佐使,调制得宜,故其效甚大。
此外本方配伍固属周密,用量确也十分精当。熟地黄为滋腻静药,用量一两,麻黄为发散动药,用量五分。大量熟地得小量麻黄,则补血而不腻,小量麻黄得大量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一守一走,相反适以相成。方中白芥子肉桂、炮姜之量,均比熟地、鹿胶为少,体用之间,斟酌得当。各药合用,则阴疽内陷者,如日光一照,诸寒悉解,阳和之剂,名副其实。
余运用本方经验,凡治青壮之人,正气尚未大衰,回阳最易见功,一般服20剂可见效果。若年过四十,则必须守服40剂以上,始可望其痊愈。总之使用此方,关键在患者阳气盛衰,阳旺者易,阳衰者危。
马培之说:“此方治阴症,无出其右,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 久者,不可沾唇”,可为此方禁忌。不过万不可用一语似嫌绝对,若审得确系阴症,用之亦无妨碍。
例一:姚某某,女性,18岁,未婚。初时乳部长一硬疙瘩,继之渐次增大,疼痛异常,求诊于余。检视乳房并无破溃,脉缓,舌淡,属乳核阴证。为拟阳和汤全方加贝母四钱,4剂而愈。
例二:陆某某,男性,19岁,天津人。脊背肚腹疮疡成洞,久不封口,中流稀脓,治疗无效,商治于余。诊其疮口下陷,颜色发白,经常自汗,断为阴疽。随出阳和汤予服,连进20剂,脓液由稀转稠,阳气已回,除续服原方外,更予托脓生肌散外敷。疮面渐次封口,结疤而愈。
对于阴疽流痪,即所谓阴证结核病,如寒性脓肿者,虽属外科范畴,但非手术所宜。此时若用阳和汤内治,常可收到殊效。可见祖国医药学确是伟大宝库,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