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循经辨证说——腰痛

四君人参

浏览:925

时间:2020-08-19

辨证是中医最基础最必须要掌握的。整部中医学都几乎为着辩证注备,辨证是一个大的课题也决定治病的成功率


经络是什么?它具有“內属脏腑,外络肢节”作用。经络是构成人体组织结构其中之一。它沟通整个身体内外上下运行气血作用,具有感应传导身体各部位极细的信息。


既然用循经辩证。就必须从经络各部位的极细表现来联想和推断,与体内外联系从而做出正确治疗方法。以《灵枢,经脉》十二经脉为例。它们的走向有的是交叉走向,甚至是重叠的。因此在临床的症状表现可能出现相同的症状,相同的病。


如掌中热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这三条手阴经都具有掌中热的临床表现。


如心的异常表现,涉及七条经脉都有心异常表现的。


在临床出现这些症状,若单纯责之一条经脉。或盲目治疗一条经脉是欠妥的,那就必须从循经来分析出是那一条经脉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在治疗上也根据“气盛有余”泻之,“气虚不足”补之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循经治疗腰痛

以下涉及《一针疗法》内容。急性腰扭伤,可在经络辩证下常能即时取到很好的效果。一次能取得效果。1-3次即可治愈。因此临床重在懂理。妙用在人。


1.对于腰扭伤集中在椎体中间线的。

取人中穴针刺。优于用其他穴位治疗。


2.腰扭伤在膀胱经线左右的。

后溪针刺优于用其它穴位治疗。

当然,既有椎体和膀胱线腰扭伤者,可取人中,后溪针刺


3.据中间线{督脉}旁开一横指左右腰扭伤

手三里针刺优于用其它穴位治疗。


4.据中间线旁开五六个手指距离的腰扭伤

太冲针刺优于用其它穴位治疗。


以下是《素问,刺腰痛》内容。“黄帝问曰:腰痛起于何脉。刺之奈何?岐伯曰:”


1.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2.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共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3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行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即三里穴)。

4.足少阴令人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冬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复溜穴,针三分,灸五壮)

5.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臑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數沟针二分,灸三壮)。共病令人善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痏(一云无善字)。。


平常很少去想什么必杀技和一些高深理论之乾坤大挪移针灸武功心法,总是平常心态看很基础书籍,真是这个平常的常字,知常达变能启发很多治病思维倾向。

再说常。能治疗平常头痛身热感冒,达到百分之六十或百分之七十的成功率,那绝对是一代名医的


总在学习最基础的知识,那基础知识也就较扎实的,从生理病理联系脏腑的功能作用,就想到哪方面出现生理上有余不足,

以下是本人用脏腑生理病理思维治腰痛


1,大肠主精液所生病。2胃主血所生病

2小肠主液所生病。4.膀胱主筋所生病

5, 三焦主气所生病。6胆主骨所生病

《灵枢,经脉》


本人根据上述所主的所生病治疗案例

一中年妇女。第二腰椎酸痛旁及两侧腰部。平时不能睡懒觉,每早上七点就要起床,不然腰椎及腰两侧酸楚不得了。

诊断。肾精不足。

按小肠主液所生病。取下巨虚

胃主血所生病,取足三里

膀胱主筋所生病,取委中

肾经,取太溪

以上穴位皆补。得气后,针尖朝向病所。令病人意守病所,

医者逼针感至病所。渐渐患者感觉到腰椎及腰两侧发热

如此治疗,三次愈


又治一中年男子,是肾虚腰痛,导致腰两侧僵硬酸痛,

针补,足三里下巨虚委中太溪

留针期间酸痛不解。复泻太溪

复诊。改为泻太溪。补足三里下巨虚委中。取得很好效果。


又治一更年期妇女,患骨质疏松症,时时腰部酸痛。

按,小肠主液所生病,取下巨虚

胃主主血所生病,取足三里

胆主骨所生病。取绝骨,

再取三阴交。共四穴补之,也取得很好治疗效果。

关联词条:

  • # 腰痛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2296,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