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彭建中:温病学说,亦治内科杂病

求道

浏览:204

时间:2024-12-30

能有这样一个论坛和大家在一起探讨有关温病的学术问题,我很高兴。我要谈的题目是“温病学理论在慢性肾病临床辨治中的应用”。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呢?原因有两点:第一,我的老师赵绍琴教授是著名的中医温病学家,我跟老师十多年,在跟师学习中,发现老师在临床治病中,治疗内科杂病用了很多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肾病治疗方面,效果最好。所以我想把跟老师学习的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二,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从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应当说,分科发展是一个大趋势,是一个方向。中医从最初的不分科,到后来明确的分科,到现在分科越来越细,甚至一个病也能独立成科。这样发展当然有很多好处,即对一个病、一个科的研究可以很专业、很深入。但是在各科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还是需要互相借鉴,因为各科共同的理论构架只有一个,不管是什么科,都离不开《黄帝内经》中所包含的中医基础理论,所以应当互相借鉴。那么,内科病能不能用其他科的理论和方法呢?其实,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历史上,我们的伤寒学前贤就指出了“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所以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可以治疗伤寒,也可以治疗杂病。温病作为和伤寒同等的外感热病的一个分支,我们往往把温病称作是传染病,它的理论,它的方法,同样能够用来辨治内科杂病。肾病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方面。


慢性肾病的范畴

我们今天所讲到的慢性肾病,其实是指现代医学的慢性肾病,是肾实质受损害的一种疾病,它包含的范围很广。当然这个范围是我给它定义的,因为我在临床上治病都是这样的,各种各样的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各类继发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痛风性肾炎等),以及所有的肾病发展到后期所致的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等。这些都包含在讨论范围之内。

从营血辨治慢性肾病的根据

我认为可以从营血这个层次来辨治慢性肾病。为什么说可以从营血辨治呢,或者必须从营血辨治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从慢性肾病的发病和发展的过程、从肾脏结构和功能、从肾脏的病理特点(包括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病的认识),以及从慢性肾病的临床症状和它的舌象和脉象。从这几个方面我们探讨一下从卫气营血辨治慢性肾病是否成立。

1
营分证

营分证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病势凶险,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病变特点。包括热伤营阴和热入心包2个证型。

1热伤营阴

身热夜甚,口反不甚渴,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病机为邪自气分未解而内传入营,或温热之邪直犯营分所致。

2热入心包

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身体灼热,舌蹇,肢厥,舌绛,脉数。病机为邪自气分不解而传入营,亦有从卫分直窜入营而迫心包者。

2
血分证

血分证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是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是由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而成;或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而成;或素体阴亏,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入血分而成。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主要表现为热盛动血、热盛动风、热盛伤阴三大类型。以身热夜甚,昏谵,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从慢性肾病的发病来看,它是邪从外来。实际上是说,慢性肾病的发生是由外邪的入侵引起的。我们都知道,很多的慢性肾病是由急性肾病演变而来。它的起因是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比如说,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引起的肾炎非常常见,病人突然发烧,咽喉红肿疼痛,有出血点,经过治疗后好转了,但之后没几天出现肉眼血尿,变成肾炎了。这样一个过程,和我们温病里讲的邪气步步深入,由卫分,到气分,到营分,再到血分,非常的相近。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慢性肾病属于免疫性疾病,我们的机体在外来抗原的作用下产生全身免疫反应,最终经过循环,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肾,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通过追溯病史,可以发现引起慢性肾病的起始因素一般多为感染,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当然,从临床上看有没有开始是属于感寒的呢?也有,感寒了,感冒了,结果最后转为肾病了,这种情况也非常多。起初是感寒,传到肾之后是属寒还是属热?根据我们的传统理论,伤寒传经为热,直中为寒”,所以说传经而来的邪是热邪。温病传经始终是热,虽然最初是感寒,但最终不免入里化热。所以说肾病的特点,它的性质一定是热,而且是经过传变而来的,步步深入,最终进入到血分。

也许我们可以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有些病人并没有明显的外感因素,没有外感阶段,毫无原因的就发病了,突然就出现血尿,身上出现出血点。譬如紫癜型肾炎,腿上出了很多出血点,它跟外感似乎没有关系,但这正符合温病里面讲的“伏气温病”。

温病分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伏气温病讲的就是上面这种情况。热郁于内,当时没有引发,到了一定的条件下,突然发作,或者我们找不到它的外来因素,但一定是郁热在内,这就是伏气温病。所以一部分肾炎符合温病的伏气温病。譬如说,以出血为首现症状的,如紫癜、肉眼血尿、皮肤上红斑等,都属于伏气温病

关于伏气温病,我的老师赵绍琴教授还提出了一个观点。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课,说咱们卫气营血已经解决了,下一步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髓”的问题!什么叫“髓”呢?温病病邪从卫分到气分,到营分,最后到血分,最深的就是血分,这是叶天士先生确立的。那么血分往下再走,有没有?有!比血分更深的是什么?是“髓”。老师没有深讲,我自己体会,其实他讲的是遗传性肾病。比如肾病中有很多属于遗传性的,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现在已明确它们是属于遗传性的。还有一些肾病仍然归为免疫性疾病,但并不是说没有遗传倾向,从临床上来看,有些肾病有非常强的遗传倾向,或是有非常强的家族史。最近我遇到一个病人,30多岁,男性,慢性肾衰。据他自己讲,他的母亲、姥姥、姨姥姥,还有他的一个舅舅,全部死于肾病,当然他们那个时候没有肾穿,不知道是什么肾病。我建议他检查一下,做个皮活检,检查下是不是ALPORT综合征。他说,做了,排除了。肾穿的结果是局灶增生硬化。局灶增生硬化并不在遗传性疾病范围之内,但是他有这么明显的家族史,与遗传有没有关系?我想肯定是有关系的。所以我的老师提出“髓”病这个学说,我觉得给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血分下面是什么呢?是“髓”。“髓”里面的郁热怎么办?我们怎么去治疗?它有这种发病的倾向,“邪伏于髓,适时而发”,就是说它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况很多。所以,我觉得,老师的这个讲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指示我们平时在临床当中,科学研究当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从慢性肾病整个发病过程来看,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因为外邪的侵袭,病情会不断加重。因为慢性肾病病程很长,几年、十几年也好不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外邪不断地入侵,感冒、感染、过敏,这些因素造成病情不断地加重。每发生一次感染,必定要加重一次。所以我说它是旧邪未去,新邪又至。内外新旧合邪,造成病情一步一步加重。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可否认,这些外感,有些是属于温病的,有些是属于伤寒的,即使是伤寒,一旦有了肾病,寒邪入里就要化热,是不是?我们讲邪气的从化问题,从阳化热,肾病本身是具有热象很显著这样一个特点的疾病,每每感受外邪之后,必然要发热,所以说这个热,会越来越重。

这个热在什么地方?应该说是在血分。为什么这样讲?慢性肾病的定位应该是在肾脏,肾脏在什么位置?是属于下焦,按照温病三焦传变的规律,“始上焦,终下焦”,所以温病传到肾为末传。对应温病卫气营血辨治体系当属于血分病变。叶天士曾经讲“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说明温病热入血分的病理特点是血热,血分的郁热,这和慢性肾病病机是完全一致的。

肾病中医的下焦,是血分。可能这个理由不充分,有什么根据说是血分?肾病是下焦,这点大家都承认,但肾病是血分,又有什么根据呢?我想根据现代医学对肾脏的一些认识来说明这个问题。肾脏是一个滤过器官,它的任务就是把血液当中的废物、代谢产生的废物滤过排出去,肾脏的滤过功能主要由肾小球完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滤过作用,产生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之后,最终产生12L的终尿,排出体外。肾脏是血液流经最多的一个脏器,肾脏的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从血分去辨治,从哪儿去辨治呢?所以我们从现代医学对肾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认识来看,从血分辨治肾病,是完全正确的。

从病理方面来看,现代病理学关于慢性肾病的认识,具备中医瘀血特征。虽然慢性肾病的病理分型多种多样,要做肾穿的话,有几十种,但是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就是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的通透膜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系膜增生、膜增殖、细胞的颗粒变性、新月体形成等等,到后来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发生阻塞、塌陷、皱缩,甚至最后发生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部分或全球硬化。最后肾小球完全硬化导致肾功能下降。另外一方面,现代研究证明,血液的高凝状态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血液的黏稠、高凝状态阻碍了正常的血液循环。肾脏里面那么多血液要流经,可如果血液一黏稠,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它的流动就受到了阻碍。这时候会造成大量的血液瘀积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这与我们中医讲的瘀血是非常相近的。所以我们从现代医学对肾脏病的病理学认识看,它的病理应该属于中医的络脉瘀阻,属于什么性质呢?属于血分的郁热。

关联词条:

  • # 温病
  • # 《温病条辨》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