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凤泉:补益肝肾祛瘀治疗腰痹案
卢某,男,时年42岁。
【发病过程】
患者于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活动疼痛,腰部活动时有弹响声,腰部疼痛左侧尤甚,屈伸受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疼痛稍有缓解,曾在外院多次诊治,未见明细好转,后经人介绍来找翁主任就诊。
【首诊证候】
查体:患者腰部压痛明显,腰椎生理曲度存在,腰椎前屈、左右侧屈活动疼痛。L4-5棘突旁左右0.5cm处压痛(+),伴有双侧臀尾部疼痛,左小腿后外侧、足背区及小趾外缘皮肤感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左侧:50°(+)、右侧:70°(-),加强试验:左侧(+),右侧(-),坐位摸趾屈颈试验阳性,指趾间距离20cm,左侧髂前上棘与脐部距离16cm,右侧髂前上棘与脐部距离18cm。双膝腱反射正常,双跟腱反射减弱。MRI提示:可见L4-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改变。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腰痹(肝肾亏虚夹瘀)。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审机:久坐、久立致腰部劳损。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处方:翁教授经验方。川乌15克、猪苓15克、泽兰15克、女贞子10g、秦艽15克、防风15克、伸筋草15克、狗脊15克、木瓜15克、独活15克、透骨草15克、玉竹10g,水煎服,早晚分服,日一剂。
【随诊过程】
效果:经治疗约3月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好转,腰椎活动受限情况明细改善。追踪半年疗效稳定。
【按语】
辨证思路:腰痹是以腰部疼痛、重着、麻木甚则屈伸不利或连及一侧或双侧下肢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多因肾虚腰府失养、外邪杂至或腰部受损,气血痹阻不通所致。正气虚弱,肾气不足是其内因;感受外邪,劳损外伤及产后是其外因。如宋代《圣济总录》曰:“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或风寒所客,或肾气伤损,使筋脉拘急,动摇转侧不得,故腰痛也。”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曰:“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凡冲风受湿,伤冷蓄热,血沥气滞,水积堕伤,闪肾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也。”而翁主任经验方在临床中治疗腰痹时均有良好疗效,本方具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方中川乌、独活、秦艽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防风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之效;木瓜、伸筋草、透骨草具有舒筋活络之能;配伍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配伍狗脊滋补肝肾、祛风除湿;女贞子滋阴补肾,蠲痹润肠;玉竹滋阴柔筋。故而诸药合用治疗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本案编者:谭鹏、刘英杰)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翁凤泉,广东省名中医,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名誉院长、骨伤科主任医师,广东省重点专科中医骨科学科带头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及教学、科研4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手法治疗骨折、颈肩腰腿痛病、颈椎病,中医辨证治疗各类痹症、痿症等。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部。
来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