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伤寒论治病顺序之表解乃可攻痞(三)

刘茜檬

浏览:626

时间:2020-08-27

伤寒论152条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蛰蛰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表解者,乃可攻之。无表证,才可用十枣汤攻里)

伤寒论161条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方可治痞)

伤寒论163条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始数下之,所以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外证未除,表里不解之痞,用表里双解之法治疗痞证)

伤寒论164条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有恶寒,说明表证未解,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伤寒论157条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汗出解之后方可治疗痞证)

金匮要略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病人有小青龙汤的表证,先用小青龙汤治疗表证,表证解后,用泻心汤治疗痞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规定,治疗有表证的痞证,要先解表再治疗痞证,或者如桂枝人参汤表证痞证同治。


伤寒论149条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结合前后文,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

也就是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仲景的心下满,心下痞即胃胀。


临床上痞证多见于胃病病人,胃病病人有的又有背沉,怕风,怕冷等表证。仲景又规定表解乃可攻痞。

临床上治疗胃胀病人,必须先看有没有表证,如有表证必须先解表再治疗胃胀。

没有遵循这个顺序,疗效就不好。所以临床很多情况的胃胀或者胃胀痛病人,我们明明辨为半夏泻心汤而仍然不见效,就是因为没有注意有表证要先解表啊。

关联词条:

  • # 伤寒论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