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升降散治疗产后恶寒恶风四年半案(叶茂)

求道

浏览:1196

时间:2023-07-20

女性患者,39岁,2023年3月3日首诊


主诉:怕风身冷4年,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2018年生产后出现头部怕风怕冷,似觉有寒气往头里钻。头痛头昏沉感,须常年戴棉帽,夜间睡觉亦需要戴帽子。后背、前胸腹亦感觉似冷库里寒气往里钻,进食水果则寒气内钻感加重,进食冷物容易腹泻。动辄出冷汗,且伴乏力。自2022年8月开始上述怕风身冷诸症加重,且开始每月均“感冒”,每次“感冒”持续约10天才缓解,多数出现在月经期,“感冒”主要症状为口苦,两侧头痛,牙龈肿痛,身体沉重行走如拖行,皮肤触痛,月经正常,睡眠较差,舌红,苔薄黄,脉沉躁数。


刻诊:正值月经期,当切脉手指接触患者皮肤瞬间,患者反应明显,有刺痛感。虽已值广东3月,普通大众均穿短袖,唯患者就诊时仍穿上衣3件,秋衣、加绒衣及最外层的无袖带绒夹克,下穿厚棉裤,内戴护膝,头顶棉帽,触其双手掌肤温,曾服中药治疗,未果,大致为“玉屏风散”等。


中医诊断:头风


证型:火郁(真热假寒


处方:升降散


僵蚕10克    蝉蜕10克 


姜黄20克    大黄3克(后下)


淡豆豉15克


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剂。


2023年3月9日二诊:


头怕风、口苦头昏沉等症均有好转,身重明显减轻。


刻诊:穿上衣2件,未穿厚棉绒裤,改穿牛仔裤,仍有护膝,已改戴鸭舌帽。双手肤温,皮肤无触痛。舌红苔薄黄,脉沉躁数。


处方:


僵蚕10克    蝉蜕10克


姜黄15克    大黄3克(后下)


淡豆豉15克   防风10克


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剂。


2023年3月18日三诊:


头怕风进一步好转,睡觉已无需戴棉帽,只需戴薄层帽。胸腹、背钻风怕冷感明显好转,后背出汗已有热乎感,而不再是冷汗。无头晕头痛。尚有轻微身重感,走路轻快,不再似身重如带五千钱拖身行走感,睡眠好转,大便正常,稍动则汗出及疲乏缓解约3成。舌红苔薄黄,脉仍沉躁数。二诊方大黄增至5克以探之。


处方:


僵蚕10克    蝉蜕10克


姜黄15克    大黄5克(后下)


淡豆豉15克   防风10克


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剂。


2023年3月28日四诊


头怕风显著好转,大约缓解7成,微微怕风感,睡觉戴薄层帽,后背已无怕风,无冷感,无头晕头痛,已无身重,步伐轻快,睡眠好,大便正常,稍动则出汗及疲乏缓解一半。2023年3月23日来月经,此次来月经前后已无上述一系列“感冒”症状。舌红苔转薄白,脉沉略数,较前缓和,已无躁象。处方同三诊,7剂。


2023年4月17日五诊:


头怕风大约缓解8成,有时已可不戴帽子,已无汗出,今日复诊穿短袖,头戴鸭舌帽,近来睡眠欠佳,近期变天手脚麻胀感,近1月多以来已无“感冒”诸症。舌红苔薄,脉沉,无躁数。


僵蚕10克     蝉蜕10克


姜黄15克     熟大黄3克


淡豆豉10克   防风10克


独活10克      葛根20克


藁本5克       首乌藤50克


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剂


正值流感盛行,4月下旬身患流感,未来复诊。


2023年5月11日六诊:


头怕风缓解8成,有时已可不戴帽子外出买菜,已无汗出,穿短袖,头戴鸭舌帽,近来睡眠欠佳。舌红苔薄,脉沉,无躁数。


处方同五诊,7剂。未再复诊。


近期随访得知:患者5月中旬感染新冠虽停中药,新冠转阴后,服完剩余中药。近2月来已无“感冒”,可不戴帽子吹电扇了。进空调房仍需要戴很薄的帽子,余症全部痊愈。


按: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原方为:酒炒僵蚕2钱,蝉蜕1钱,广姜黄3钱,生川大黄4钱,合研匀。病轻者分4次服,最重者分2次服。其所列主治病症众多,症状纷纭繁杂,计约70余种病症。然其病机则一,皆为郁热(火郁)。火郁于内,当发越之。内经云:火郁发之。使郁伏于里之热邪透达于外而解,诸症可自除。升降散中以僵蚕为君,秉桑叶之性,辛咸平,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升清散火,清热解郁,僵蚕蝉蜕皆具升浮宣透之性,可透达郁热;蝉蜕为臣,甘咸寒,升浮宣透,宣毒透达。二药功善疏透郁热,无论外感之郁热,抑或内伤之郁热,均可用。姜黄辛苦寒,善行气活血,可展布气机。气机畅达,则郁热即有透发外出之路。大黄苦寒降泄,清热泻火通腑逐瘀,推陈致新。大黄内清里热,且可使里热下趋而解。僵蚕蝉蜕透热;姜黄行气血而调畅气机,以利于热邪外达;大黄降泄,使热下趋。


火郁有何症状?由于火郁的部位不同,则见证不同,可呈全身性的反应,亦可仅见于局部。主要表现为内呈一派热像,如渴喜冷饮、口气重、气粗喘促、胸膈灼热、小便黄、大便结或下利臭秽等,外呈一派寒象,如恶寒肢厥、腕腹冷背冷、头怕风等。


火郁之证,舌质因红。火郁程度轻者,舌质可如常人;重者红,更重则绛色而少津,甚至绛紫而干。火郁证典型脉象为沉而躁数。气血郁闭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故沉。火郁证,皆有气郁不畅的共同病理改变,故脉皆当沉。躁数之脉,火热被郁遏潜伏于内,然热邪属阳主动,被郁遏于内必不肯宁静,奔迫激荡,致脉沉而躁数。沉而躁数为火郁的特征性脉象


2014年底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往我校讲座,得以近距离接触其本人,自始拜读李老《火郁发之》一书,才得以认识火郁证。


该患者头怕风、头痛、胸背恶寒、动辄冷汗出、戴棉帽、穿厚衣、食冷则腹泻、身重等等看似一派虚寒之象,有似少阴病。然切其脉,则沉而有力,明显数,且有李老所谓“躁扰不宁”之象,指下确有深刻体会,有似河涌之奔匆激荡。舌质红,苔薄黄。舌脉为典型的火郁证。虽表现为一派寒象,实则为火热郁闭于内,阳气不能外达,不得温煦周身,而表现出的假寒证。若为虚寒证,脉则沉细无力,且不当数,手掌亦不当温。轻触肌肤则觉明显痛感,即为气血郁闭于内,四肢皮肤失其濡养。气血不能周达四末,则身重郁火上攻则出现头痛。患者每月月经前后“感冒”所表现的口苦、牙龈痛、头痛则为真热。综合舌脉证,可知此患者为真热假寒,当治以“火郁发之”。


首诊以升降散投石问路,思考良久不知如何加味,又恐加味不当反遭愤事,而赘一淡豆豉。5剂药后,患者多项症状好转,头怕风、身重均减轻。可知方已对证,更不敢随意加减,但起效速度又不似李老书中所载述之医案,寥寥几剂愈数年陈疾。故二诊又谨慎加防风一味,希望加快透散郁热之功。药后诸症进一步好转,四诊守方不变。至五诊,病情已缓解十之有八,加入独活,以求散下迫之郁热;加葛根藁本希以宣上攻之郁热。全过程共7诊,服药凡36剂,升降散贯彻始终,可知火热郁闭之深。事后再三反复思索,是否尚有更加合理的加减,可以让诸症缓解更快?现将此案做一详细记录,以作参考。

关联词条:

  • # 产后身痛
  • # 升降散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