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Bái Máo Xià Kū Cǎo

别名

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退血草、散血草(《分类草药性》,伏地筋骨草(《江苏植物名录》),白夏枯草(《苏州本产药材》),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叶刀焮草(《福建民间草药》),青鱼胆草、苦地胆、透骨消(《广西中兽医药植》),四时春(《闽南民间草药》),地龙胆、活血草(《四川中药志》),雪里开花、青石藤、朋花、一盏灯、野鹿衔花、天青地红、叶下红、爬爬草(《湖南药物志》)。

释名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叶梗同夏枯草,唯叶上有白毛。”

来源及植物形态

白毛夏枯草,又名筋骨草,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干燥全草。全国多有分布,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较多。


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

采制

3~4月或9~10月,采取全株,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甘,寒。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②《纲目拾遗》:"性寒,味苦。"

③《本草再新》:"有小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肺经。"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


1.借其清热解毒及凉血消肿之力,以治咽喉肿痛、痈肿疮疖、肺痈、肠痈等证,可单用,或与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等解毒消痈药伍用。治痈肿疮疖,除内服外,亦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2.清肺化痰止咳以治肺热咳嗽,痰稠不利者。单用即有效,亦可与黄芩瓜蒌枇杷叶等清肺化痰药伍用。


3.亦略具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血热咳血、衄血,可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治外伤出血可以外敷。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15g(鲜者60~90g);打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

各家论述

①《本草拾遗》:"主金疮止血,长肌,断鼻中衄血,取叶挼碎敷之;亦煮服断血瘀及卒下血。"

②《纲目拾遗》:"专清肝火。"

③《木草再新》:"清火开气。"

④《植物名实图考》:"养筋,和血,散寒,酒煎服。""捣敷疮毒。"

⑤《分类草药性》:"退火散血,消肿毒。跌打损伤,泡酒服。"

⑥《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消肿解毒。治痢疾,白喉,喉炎,扁桃腺炎,婴儿头面湿疹,疔疮,牙痈,牙痛,乳痈,狂犬咬伤。"

⑦《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咳嗽吐血及妇人血气痛。"

⑧《闽东本草》:"治手掌或手指刺伤,蛇虫叹伤。"

按语备注

1.筋骨草别名叫白毛夏枯草。简称白夏枯草,这是由于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上有这样一段话:「叶梗同夏枯草,惟叶上有白毛。」因此而得名。


2.白毛夏枯草一药,在过去中药店有售,因临床医生很少应用,故现在一般中药店即不再备货供应。现草药店有售。


3.筋骨草味甚苦,而清热解毒的作用很强,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体会,用本品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都有良好的疗效。


4.唇形科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apina ( Steph. )Ik.-Gal.(又名白花夏枯、夏 枯草)、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 Maxim.(又名忽布筋骨草、白毛夏枯草)、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 . 诸药名称易于混淆,但并非一物,应注意鉴别。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