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简介
史沛棠(1894—1965),名维清,德清县上柏人。生于中医之家。15岁,拜余杭名医姚耕山为师。19岁回乡开业。民国3年(1914)武康时疫流行,其症似痢非痢,有身热下利、粪便黑色特征。时用清热导滞法医治无效。沛棠参照《类证活人书》中有关“三阴自利外,其余皆是阳证”的论述,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贫苦人家用升麻代犀角,疗效显著。此后,声誉鹊起,远近闻名。
抗战时期,移居杭州法相巷开业,并创办六通中医疗养院。
1952年,会同杭城名医叶熙春、张硕甫等合资创办广兴中医院(今杭州中医院)。1954年后,历任杭州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中医学院院长等职。1960年,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5年11月22口病逝于杭州。
毕生好学,应诊之暇,手不释卷。娴熟《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经典,对《三因方》、《温病条辨》、《医宗必读》、金元四大学术论著,以及明清医录名著,无不深究精研。治疗强调阴阳统一和平衡,并重视养生之道,特别注重辨证。常对人说:“病不辨无以治,治不辨无以愈。”用药主张少而精,多次强调:“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贵在精。”治杂病主张调补脾肾,治温热重视津液润涸。晚年对慢性病治疗,更具丰富经验。除就诊外,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培养学生重视打基础,并强调融汇贯通。常教导学生:“读经典著作,可以建筑理论基础;读各家学说,可增加治疗经验。融合各家的长处,再与古代医籍相印证,就可以打开思路,找出窍门,从而解决疑难,消除疾病。”著有《内经知要浅解》、《灵素选读浅注》、《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五运六气括要》、《内科证治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