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叶熙春(1881-1968),浙江杭州人,著名的中医大师,从医60多年,以治疗各种绝症而闻名于世,解放后担任全国人大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代表,并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


叶熙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接受了非常好的文化教育,后来跟随浙江良渚名医莫尚古习医,悉心精研《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古典医籍,深得其旨,打下了非常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精通医理之后,他跟随尚老临诊,虚心好学,3年之后即可独立行医。后来,他遇到了晚清名医姚梦兰。姚老对其十分欣赏,于是主动收他为徒弟,亲自带他出诊,时间长达2年之久,尽得姚老真传,医术大进。


出师之后,他最初行医于瓶窑镇,后来搬至余杭镇,其诊室取名为“问苍山房”,意思是治病救人当问心无愧。叶熙春的水平非常高,看问题一针见血。有一次,当地著名的老中医葛载初在治疗一个湿温重症患者时,对如何处方犹豫不决,在旁边观摩的叶熙春脱口而出,提出用某药。葛载初思索之后抚掌大笑,连连称妙,于是就用此药。


1929年,叶熙春将诊所迁至上海,面对上海激烈的竞争,他很快脱颖而出,尤其以擅长治疗各种绝症而闻名上海。初到上海之时,同行挤兑他,遇到疑难杂症和绝症,都告诉病人可以找叶熙春。于是,一时之间,不明真相的绝症患者都蜂拥而至,大家都等着看叶熙春的笑话。


幸亏叶熙春医术高明,他来者不拒,一一悉心诊治,从不轻言放弃,很多绝症患者因此而奇迹般痊愈,一时之间,叶熙春名声大振,很多患者都慕名而至。同行的挤兑,最后竟然成就了他的医名。随着名气越来越越大,浙江、安徽等周边省份的患者也不远千里而来。


叶熙春在诊治之余,一直精研医理,博览群书,对历代中医学术思想,特别是金、元、明、清等名家学说兼收并蓄,而且融会贯通,同时,他思想解放,积极借鉴现代医疗技术,重视民间验方,取长补短,最终自成一格。


在辨证时,他非常注意神色、症候和白的辨析。他特别强调要讲究辨证施治,既要重用经方,又要灵活加减,不能守死处方。他重视调补,但不专于滋补,认为调治太过,不仅无益而有害。


新中国成立之后,叶熙春从上海回到杭州,参与组建了杭州市第一所中医院,同时担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为了造福乡民,从1958年开始,叶老不定期到广大的农村为农民义务诊病。


叶老后来参加了农工民主党,并担任过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曾专门写诗称颂叶老:“中西法治一炉新,日夕辛苦为人民;江浙农村行一遍,家家争诵叶熙春。”


叶老在行医生涯中,十分重视医案的写作,他认为每一篇医案就是一篇好文章,可以给后辈学医者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1954年,浙江省卫生厅专人派人整理总结他的临床经验,后来编印成《叶熙春医案》一书。


1983年,再次将他的学术思想和医案进行整理,出版了《叶熙春学术经验专辑》一书。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