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ǔ ěr Cǎo

别名

石荷叶(《纲目》),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药性备要》),系系叶(《简易草药》),天荷叶、金丝荷叶(《现代实用中药》),丝棉吊梅(《中国药植志》),耳聋草、猪耳草、狮子草(《福建民间草药》),金钱荷叶(《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金线莲(《江西民间草药》),石丹药(《四川中药志》),佛耳草、丝丝草、蟹壳草、搽耳草、猫耳朵(《湖南药物志》),耳朵草(《闽东本草》),红丝络、红线草、红线绳、水耳朵、月下红、金丝草、耳朵红、铜钱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释名

《本草纲目•卷二十•虎耳草》:“一茎一叶,如荷盖状,人呼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

来源及植物形态

虎耳草,始载于《履巉岩本草》。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 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is的全草。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及西南各省。


虎耳草 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is

采制

全年可采。但以花后采者为好。

性味归经

性味:

《履巉岩本草》:"性凉,有毒。"

②《纲目》:"微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治风疹;湿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痈崩漏,痔疾。


1.本品能清热解毒,临证以治聤耳即化脓性中耳炎为主,可用鲜品洗净打汁,加冰片少许,滴耳用。其次,亦可用于肺痈及疮肿,常配合鱼腥草黄连连翘等用。


2.亦能凉血而治血热妄行之崩漏吐血,可与其他凉血止血药伍用。还可用于风疹瘙痒及皮肤湿疹,可内服,或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捣汁滴,或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

《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肿毒,用少些晒干人马子(便桶)内烧熏。"

②《纲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又治聤耳,捣汁滴之。"

③《生草药性备要》:"治耳内暴热毒,红肿流脓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④《植物名实图考》:"喉闭无音,用以代茶。亦治吐血。"

⑤《分类草药性》:"清肺热,治咳嗽,疗风疹、丹毒。"

⑥《现代实用中药》:"涂疮痈,冻疮,及毒虫刺伤等。"

⑦《江西民间草药》:"治肺热咳嗽气逆,吐血肺痈吐臭脓,百日咳肝火,童子痨。"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湿消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外伤出血,急慢性中耳炎。"

按语备注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取虎耳草鲜叶数片,捣汁,纱布过滤,加适量冰片,装入滴眼瓶内备用。用时先用3%双氧水洗涤外耳道,将脓性分泌物清除干净,然后取虎耳草液滴耳,每次1~2滴,每日3次。治疗化脓性中耳炎31例,急性25例平均3天治愈,慢性6例平均7天见效。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