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的果实。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麻栎,又名:栩、栎(《诗经》),橡(《庄子》),杼(《毛诗传》),柞树(《尔雅》郑玄注),柞栎(陆玑《诗疏》),枥(《本草拾遗》),橡栎(《本草图经》),橡子树(《救荒本草》),紫栎、橡碗树、青刚、黄麻栎、栎子树。
落叶乔木,高15~20米,直径约60厘米。树皮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小枝暗灰褐色,无毛,具多数浅黄色皮孔;幼枝黄褐色,有绒毛;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9~15厘米,宽2.5~3.6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锯齿,侧脉12~17对,直达齿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叶柄长2~3厘米,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长6~12厘米,被柔毛,花被通常5裂,雄蕊4,罕较多;雌花1~3集生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坚果约1/2弱,鳞片狭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坚果卵球形或卵状长圆形,淡褐色。花期5月。果期次年9~10月。
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橡木皮)、壳斗(橡实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制
生于丘陵或山坡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浙江、台湾等地。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各家论述
①治水谷痢,日夜百余行:橡实二两,干楮叶一两(炒炙)。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不计时候,煎乌梅汤调下。(《圣惠方》神妙橡实散)
②治小儿红白痢疾:橡实、生姜、红糖,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③治痔疮出血:橡子粉、糯米粉各一升。炒黄,滚水调作果子,饭上蒸熟食之。(《怪证奇方》)
④治下痢脱肛:橡斗子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敷。(《仁斋直指方》)
⑤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栎子一枚,以醋于青石上磨之,以涂肿上,干更涂。(《千金方》)
⑥治婴儿眙疝,小儿初生,止见啼哭,不见病形,后至一、二岁,始知是疝:用麻沥树上之鸳鸯果一对,一对可治三人,加荔枝核七枚(杵碎),平地木三钱。同煎饮。外用柏香熏洗。(《养生经验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