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ónɡ Dòu Kòu

别名

红豆(王好古),红蔻(《本草述钩元》),良姜子(《广西中药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红豆蔻,始见于唐《药性本草》,又名红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Willd.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Willd.

采制

秋季果实变红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③《纲目》:"辛,热。"


归经:《纲目》:"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燥湿散寒、醒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2.5~4.5g。


外用:研末搐鼻或调搽。


注意:阴虚有热者忌服。

①《药性论》:"多食令人舌粗,不思饮食。"

②《生生编》:"最能动火伤目,致衄,食料不宜用之。"

③《纲目》:"脾肺素有伏火者禁用。"

各家论述

1.《药性论》:治冷气腹痛,消瘴雾气毒,去宿食,温腹肠,吐泻,痢疾


2.《本草拾遗》:治肠虚水泻,心腹绞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


3.《本草纲目》:治噎膈反胃,虚疟寒胀,燥湿散寒。红豆蔻李东垣脾胃药中常用之,亦取其辛热芳香,能醒脾温肺,散寒燥湿消食之功尔。


4.《玉楸药解》红豆蔻,调理脾胃,温燥湿寒,开通瘀塞,宣导瘀浊,亦与草豆蔻无异,而力量稍健,内瘀极重者宜之。上热易为鼻衄、牙疼之家,尽属中下湿寒,胆火不降,当温燥中下,候上热不作而用之。去壳研用。


5.《本经逢原》:止呕进食,大补命门相火。


6.《医林纂要》:温中散寒,醒脾燥湿。


7.《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汗斑。


按语备注

本品之根状茎称“大良姜”,功能主治近“高良姜”。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