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作者简介


叶风研习医学,著述颇丰,现存世有 《达生篇》 《集验新方》《胎产良方》等,以 《达生篇》流传最广。作者姓名身世不详,其著作均署亟斋居士,又时自谓 “守恒山人”,仅见 《亟斋急应奇方· 急 救 门》的 “旁 批”中,写 有 “张 亟 斋 记”4 字,署为张姓。其著书地点,或有 “于南昌郡舍”,或为 “南昌郡署之西堂”,推测其可能曾在南昌居官。据考证,亟斋居士名叶风,字维风,系从母姓张,但又不便在著作中书其姓氏,故而皆署 “亟斋”。



内容简介


1.突出急症,兼顾杂病

《急应奇方》是一本着重论述急症的方书。书中专列急救门,共收载缢死、溺水死、跌死、打死、压死、冻死、热死、烧酒醉死、服信石、服金、服铜物、刀砍斧伤、中鸟枪、中药箭等24类危急病症。提出这类急症多为无病之人的一时致死,强调临床凡遇此等急症,事不宜迟,应立即施术抢救,以争得时机,惟务生还。同时,作者认为小儿脐风撮口、难产疼痛疟疾、出血、大小便不通、肿胀、黄疸等病症,亦具有发病急,病势重的特点,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危急生命,故在妇人门、小儿门、疝门、诸痛门等中亦记载了治疗这类急症的方药。作者不仅认识到急症在医学中的重要,也提出了急症救治的社会意义,指出“但救得一人,则全一人性命,免一家骨肉分离,省一家官非口舌”。

此外,书中也收载了临床各科中的部分杂病,如小儿口疮、经久不孕雀斑、脚裂、带下、豆眼等。这类病症病情虽不危重,但临床发病率高,给患者的生活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故一并论治。除此以外,书中也选录了一些去油污、去墨污、补瓷器、补石器之类的方法以及喂养和救治动物的验方等,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

2.急症救治,贵在效速

亟斋居士在急救门中强调急症救治的时机和方法最为关键,如对“缢死者”,缢死的时间尤为重要,自早至晚,虽已冷必可治;自夜至明则难,然夏夜短,犹应可救。对“跌死、打死、压死者”,但心头温皆可治。急症的治法多以简便易行、疗效奇速为原则。如溺水死者的治疗,抬放门板上,将脚后一角垫起,二砖打斜二角,各垫一砖,只头边一角着地,使水从口角流出,切记不可倒提及挤其肚腹,一而以盐擦在肚脐内,一而以生姜二三片捣炒,分为四包,每用二包,熨其胸膛肚腹,冷了又换热的,俟水出,多用皂角细末数分,以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取去脚后垫砖,又以皂角末绵包塞入肛门,使水从下出。

在192首备急方中,多为经过临床反复试用且奇效神速者。如治疗顽癣并杨癣的“效妙散”,服之七日全愈;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的“蒲黛散”,竹管吹之,立愈;治消肿行热的寸金丹,其功立效。

3.据病立法,内外并重

《急应奇方》依据病症的特点立法选方用药。在各科杂病的治法上,有内服、外熨、点吹、薰洗、擦涂、蜜导、艾灸等,可谓是内外并重。书中所选的方药,以疗效确切、家常易得、药性平和为基本原则,博收约取,简便效廉,多切实用。尤其是经过作者亲身体验或目击他人用过的屡验甚效之方,一病若无必效之方,宁缺勿滥。由此也反映了作者对苍生百姓的高度责任感和仁怀恻隐之心。



流传版本


本书完成后未予付梓,仅有抄本,现存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排印本出版。



影响评价


本书是中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急症著作之一,对中医急症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