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周岩和他的《本草思辨录》,为何看过的人褒贬不一呢(北京王一宝)

求道

浏览:44

时间:2024-03-07

做医生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你在一段时间里也读了很多书,也临证了,但又突然变得糊涂了。在临床上看病体会到自己又不会看了,又变得不咋滴了。

这时你会生自己的气,觉得自己怎么越来越倒退。

其实这时就是你在换脑,在形成新的思路的过程。

学习中医,其实也就两种方法,一种经方,一种时方。

没有谁强谁弱。

只是从大多数人的经历来说,会选择古老久远的, 毕竟这个是我们的根本依据。

那对于经方来说,本草是迈不过的坎。毕竟要知道这些药为何要这么用。

那就要提到《本草思辨录》这本书。

(一)

这本书的作者周岩,他成为医家的出发点,很简单,自己的病没被治好,那好吧,那我就自己搞定吧。

于是,一场病,成就了一个医者。

他也是因为熟读了《伤寒》和《金匮》,发现对于有关这些方子的本草用药讲述,后世的书籍不多,或者说的让人明白的书籍不多。

于是他写了这本《本草思辨录》,书中讲述了128味用药。而且他是在看过《本草经疏》、《肘后方》、《卫生方》、《名医别录》、《本草问答》的基础上写的这本书。

但我只能说,这本书看完,总会让人感觉缺点什么,欠把火吧。

这是我现在的认识,不知我过了若干年,再看这本书,会不会改变。只是至今,这本书还不能做到让我印象深刻。

是书写得不够彻底,还是我底子不够厚。我现在这个此山中,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但因为有了《本经疏证》打底,于是看周岩的这本,会有些失望。因为有些内容太模糊,似是而非般。

当你想在这本书里看到某一味药为何要在方子里如此应用,有些他没有给出很好的解答。

于是你会觉得看这本书不够过瘾,本来他的立意是想着即便西医再冲击,中医还是能屹立不倒的。因为中医有出处,有立意,有应用。只是他在书中,对应用没有过多的强调,于是你想象不到疗效和预后。

后世对于周岩的历史资料,记载的也很少。他是个医家,在那个年代,其实也算是长寿,活到了七十三岁。

而同样写过本草的医家邹澍,才活了54岁。但他的书《本经疏证》,后世的评价要比周岩的《本草思辨录》高。

可见,江山也不是代有人才出,自然也并不是一代并比一代强。

有些人,可能就是看病明白,但论到写却不一定。

有时会觉得自己有些糊涂,因为你看得书有些杂了,这个人是这样说,那个人的书是那样说,你本想着开卷有益,但你却没有那个去甄别的能力。

我现在的认为,不知是不是因为就是自己不懂的太多,而作者呢,也没想到你的基础这么薄弱,他的这些话,你自然是看不明白的。

(二)

对于说他这本书很好的,都是功底不弱的。

周岩所处的那个年代,西医已经传入了,一个病,你就吃了一个药,问题就解决了,你说你能不接受这个医学吗。这就是西医的厉害之处,他就是在给你整出了规律的内容,找出个格式。你去应用就好,这就是简单。

周岩认识到中医达不到那样,中医在强调个性,在强调差异。但对于有些内容,其实也是可以有规律可言的,就像周岩也写了一部书叫《六气感证要义》,在那本书里,他就把各种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分门别类给归纳,然后你看后,你也能渐渐就会用方了。

复杂的,按照复杂的方法办。简单的,中医里面不是不可以有规律可言的。

可以说周岩也是想做到一个方证对应的。

而对这本书褒奖的,则看到的真的就是个大局观了。

就像这本《本草思辨录》,周岩想告诉你的是一个规律,他想告诉你的是一个大类,在这个框架下,在辨证和辨药的基础上,你的应用该是怎样的。

如果你想知道一味药在一个方子中的确切性,他没有那么详细,总会告诉你余类推之。

他掌握了一类又一类,而你没有,于是你看不懂。

而到了他那个层次,他觉得也没有必要再说得如此详细,对于懂的人,不说也会懂。

但我们看从古到今的书籍,会发现,除了是经书,会觉得晦涩难懂,但各家所写的书,唯有容易懂,才能流传更广。

傅青主的书,就是简单,就是薄,就是有效,这就是他的风格,什么说理不说理的,他不和你讲那么多。你愿意用就好。

去繁就简,是人性里的一部分。但轮到治病呢,则不可能做到如此。所以学习技术都会是难的。

当你所看到作者著书写得没那么难,那是因为他把难的都吃进去了,把好消化的留了出来。

但有些难的,一直都会难,就像这个词,疑难杂症,一直会存在,所以,看书,看各个你所不懂的书,你挑战难的,消化了,你也会留下不难的。

(三)

现在我的感受是,中医的书看得越来越多之后,对各行各业的规则其实就会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都不过是如此的。

我们都是小人物,人类在自然面前,何尝不是小人物呢。都在那里苦苦挣扎,一辈子,一生一世,努力不到一个火候,你是走不出来的,不管你想走出的是你的欲望还是你的志气,可能你自己也未必能分辨。但结果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在打发时间中渡过。

而个别人努力多烧了一把火,于是火越来越旺了,持续到了最后,甚至到现在,我们还在看他的书。

但小人物的命运就在于,你没有过多的强调,没有过多地为自己发声。

就像周岩,他出书不多,他也没有明显的江湖地位,于是一个医者,一个所著之书又不是特别的有力量,于是历史上没有他的记载,后世对他所著之书,看得不够懂。

一切的一切说明,他要么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要么是我们后人的功力太弱。

但只是从他身上看到了我们大部分的命运结局。所谓鱼龙混杂的行业里,你甚至连做到一个自由自在游泳的鱼都做不到。因为没努力,自然实力就没有。

都知道荷花出污泥而不染,问题是你连那个污泥的味道你都忍受不了,你也就成为不了那朵荷花。

从各个地方来看病的普通人身上可以看出这个状态:争吧,没得到之前,别人嫉妒你;不争吧,你没得到,还在原地,别人看不起你。于是很多病,都会和这些游移不定的生气有关。

你看周岩,他看病,他研究本草,看植物,看自然,他争吗,他在争一个究竟。

他知道本草药物的出生,到药物的开花结果使用,但他也有不明白的就是为何张仲景选择了这些药物,而不是其他。

于是在他的书里,他对于有些功用相近的药物,他会做个区分,告诉你哪种场合该使用哪个。

他称得上是个小人物,但他又是一个若干年后有人愿意谈起他的小人物。

接受自己的平庸,做个能有春花秋实的小人物,其实你内心里也是想的。时事与你无关,世事又和你相关,因为你也有自己的开花结果,有自己的成品。

那就像周岩一般,给自己添些柴,加点火吧。

(四)

这本书读完,你的收获会是什么呢?

首先是知道自己对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欠缺,知道自己在开方应用过程中,为何总是对预后把握不住。好还是歹,对于你来说,是随机的,是碰巧的。

如果说到人物故事可以编得很生动,但轮到真枪实干地去解决问题,没有下过一番苦功夫,你是不会搞定中医的开方治病的。

可以这么说,甭说你现在是主治,还是主任医师,你其实真不见得能搞定这些方子里面如此的奥妙。

有些人会反驳说,我不用搞定,我用时方一样可以治病。任何的方子,只要有方,就有药,你若是知道了本草药物如何用,你自会再上一个台阶。

那时你再来看中医,再来学习你曾经看不上的这些“糟粕”,你的感受又会是不一样。

世间是没有轻松法的,当你把他书中所写的每一个方子,每一个分类都整理一遍时,不知你的感受会是怎样。

我说说前几年的我吧,当我把金匮,把各个条文,各个药物整理,归类了一遍之后,似乎才理解了些许张仲景为何这样用药,为何这样去治疗疾病。

因为他接触到的就是本草经中的那些药,就那几百个药物,看似在一个局限里。其实局限是无处不在的。于是他就在他理解的基础上,用那些药物给病人治病,结果还把这伤寒杂病论整成了中医里面的“圣经”般。

等到了现在,当我们不明白张仲景为何要哪样用药时,只能从对他研究最为详尽的书籍里去解读,于是这些本草书籍就派上了用场。

其实我们的目的不是想挖掘出什么,而是想让这些知识为自己所用。

要会用,才会有机会让这些流传下来,而不是仅仅就是听故事一般。

能轻松好玩,这永远不可能是人生标配的本质。

都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因为不懂,你是理解不了他这样做的合理性的。

只能说这个世界太奇妙,我们懂的是太少。

你也许会觉得自己的知识也很多,但你的那些知识就是解决不了实际的应用,你说你的这些知识好在哪里呢?

看完这本书,不懂得很多,该做的功课也很多,于是就不想再往下看了,因为吃力了,其实这才是真正学知识应该有的样子,其实和练功不是一样的,练功有不累的,有清闲的吗?

由此可见,天下法则只一门,唯有受累,唯有钻研。

(最后)

神农本草经》的好处就是你看了你明白了这个药是干嘛用的,但若让你长时间不用,你会忘了某个是什么功效。

但你看了这本《本草思辨录》你会有些明白,就像甘草人参同样具有补中气调诸药的作用,张仲景药方配伍中是如何区别使用。这本书就起到这个作用。

其实如果你对伤寒,对金贵不熟的话,估计这本书你的体会也不会太深刻。

因为你还没有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你只是在地面,是看不到上头的风景的。

如果你再不总结提炼,你更不会用。

周岩在书中说:丹皮大黄桃仁芒硝,皆能治下焦血分之病,他举了大黄牡丹汤桃核承气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来作为例子讲解,但只是很可惜,大部分情况下,他对于近似的药物讲解的没有说这么详细。

只是你还是配伍组合起来不会用。

这本书对于功底太弱的,会看不明白。对于基础好的,又觉得这本讲本草的书写的过于简单。

若是一本书能起到对一门学科添点柴,加把火的效用。其实已经是我们的福分了,不是吗?

就像周岩在书中自序所说,医虽艺术,而深诣甚难。

这本书的内容,就如他自己所言,对中医,他是竭其智能,孜孜不已,无废于半途。

自然到那时,就已经过了难那一个关口,只剩下对这门艺术的陶醉了。

关联词条:

  • # 本草思辨录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转自  北京王一宝  公众号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