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中国药典》:五苓散

处方

茯苓180g 泽泻300g 猪苓180g 肉桂120g 白术(炒)180g

性状

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苓散

处方

泽泻(二钱半) 肉桂(一两) 赤茯苓(一两半) 猪苓(一两半)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备注

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苓散

处方

泽泻(三钱),猪苓茯苓白术,各二钱。官桂(去皮.一钱)。

功能主治

治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脉浮,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苓散

处方

泽泻二十五两,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各十五两。肉桂(去粗皮)十两。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

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

小儿加白术末少许服之。如发虚热,加绵黄、人参末少许服之。

摘录

伤寒论》:五苓散

别名

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

处方

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桂枝7克(去皮)

制法

五味,捣为散。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议论文文摘集》1963:327~328,将五苓散猪苓18克、会泽泻30克、茯苓18克、桂枝12克、白术18克)研末,用50%酒精渗漉制成1:1的酊剂。另再将上述各药分别亦按上法制成1:1的酊剂,观察五苓散及其组成的单味药对大白鼠的利尿作用。结果证明:五苓散及其组成药物在给药后第1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有显着增强,其中以二苓及桂枝的作用最强。对照组药后2次的排尿率则无显着差别。第2小时各组的排尿率增加较少,第3小时则无明显的利尿作用。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用法用量

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备注

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摘录
伤寒论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