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湿热里急后重:腹部疼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肛门重坠而灼热,下痢脓血,发热口渴,胸脘痞闷,舌苔黄腻,小便短赤,脉多滑数。
气滞里急后重:多表现为腹胀痛或窜痛,甚则连及胁肋,痛即欲便,便后痛减,排便不爽,肛门坠胀,便下脓血,脉弦。
气虚里急后重:腹痛隐隐,不时欲便,临厕便下涩滞不爽,肛门重坠,甚则脱肛,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心悸自汗,痢下白多赤少,舌质淡胖,脉细缓。
津伤血虚里急后重:腹痛绵绵,里急欲便,临厕努挣难出,或仅并出粘液数滴,肛门空坠,痢下赤白兼杂,或赤多白少,口干唇燥,午后潮热,或发热夜甚,形瘦神疲,舌红少苔,或见剥苔,脉细数。
鉴别分析
湿热里急后重与气滞里急后重:在痢疾病程中,湿热与气滞多同时存在而又相互影响。湿热之邪,壅滞肠道,气机阻滞而里急腹痛欲便;邪热入于大肠,气滞热壅,恶浊之物欲出不得,故肛门坠胀。《伤寒来苏集》卷四谓:“暴注下迫属于热,热利下重乃湿热之秽气郁遏广肠,故魄门重滞而难出也。”而气机阻滞则水湿运化不畅,水湿停留,郁而化热,下迫大肠而腹痛后重。所以每见湿热气滞同时存在又各有偏重。湿热偏重者,腹痛欲便,窘迫后重,肛门灼热,脘痞胸闷,舌苔腻等症状比较突出,治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调气,方选芍药汤。气滞偏重者,里急腹痛,连及胁肋,肛门下迫,排便不爽,治以理气化滞为法,木香槟榔丸加味。
气虚里急后重与津伤血虚里急后重:二者都属于虚证,多见于久痢不愈患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可以导致血虚,而血虚也可以导致气虚,二者相互关联,而在症状和治疗上又有明显区别。阴血虚者,多由久痢伤阴,营血耗伤,而症见痢下粘稠如冻,努挣难出,心烦口干,脉来细数,治宜滋阴养血,清热止痢,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当归、乌梅。气虚者,因久痢伤脾,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源,气虚下陷,致肛门重坠,甚则脱肛不收,下痢白多赤少,食少神疲,体倦难支。《张氏医通•痢疾》曰:“里急而频见污衣者,气脱也。”所以气虚里急后重,治疗以补气为主,佐以酸敛固涩,可用补中益气汤加乌梅炭之类。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10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52

0

经方尤阳春
原创投稿
畅读VIP

993

1


白术
签约讲师

482

0


白术
签约讲师

634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621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19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25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828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