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愈周围神经损伤一例(聂惠民)

求道

浏览:534

时间:2023-03-11

秦某,男,49岁,已婚。


补诊∶1976年10月21日。


主诉及病史∶平素健康,1976年8月21日晚,被歹徒用绳索紧绑两肘,约一小时之久,松绑后所捆之处肌肤坏死、血液渗出,两前臂青紫疼痛,肢体不能活动,双手垂腕、麻木不仁。经矿区医院包扎伤口处理,并诊为桡神经麻痹(双侧),给予口服维生素B族和加兰他敏等药,经40多天治疗,除两肘伤口愈合外,前臂及双手麻木等症,均毫无改善。同年10月7日,又经某医院治疗,诊断为双侧桡、尺神经损伤,而以桡神经损伤为主,曾做电器变性反应为阳性,后用维生素B族,针灸和按摩治疗两周,依然无效。现症∶两前臂麻木不仁,双手垂腕,痿废不用,生活不能自理。


诊查∶一般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所见∶两前臂活动受限,双腕下垂,不能上抬,拇指不能外展,大鱼际肌及骨间肌轻度萎缩,手背拇指与食指之间浅感觉减退,双侧桡骨骨膜反射消失。诊为周围神经损伤,以桡神经损伤为主。舌苔舌质均正常,脉沉涩无力。


辨证∶气血运行阻滞,营卫失和,筋脉失养,双臂麻木而废用,乃属血痹导致双手痿废瘫痪


治法∶益气养血、温经通脉,兼以滋补肝肾。


处方∶黄芪30g桂枝9g赤白芍12g川芎12g当归12g生地12g姜黄9g鸡血藤15g丝瓜络12g甘草3g


姜、枣为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连服六剂,病情改善。查体∶双手腕分别上抬10°或15°,两手拇指也略可活动,继按前方加郁金9g、枸杞子12g、女贞子12g,再投6剂。服药后病情显著好转,于11月6日查体∶两前臂活动范围增大,肌力增强,大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较用药前大为丰满,右手腕可上抬达70°,左腕上抬约45°,双拇指伸屈活动明显好转,并可自行持筷进餐、着衣扎带。回当地继服12剂。同年12月21日来门诊复查∶知觉感觉正常,活动自如,恢复工作。追访2年无异常改变。


【按语】周围神经损伤,其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以及植物神经损害后之营养性改变等。这与祖国医学的“血痹”很有相似之处。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中说∶“血痹阴阳俱徽,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说明了血痹是营卫气血俱不足,邪伤血分之疾患,并且在治疗上创制了黄芪桂枝五物汤


上述病例为外伤导致周围神经损伤,中医辨证从“血痹”施治,而未拘泥于病因及西医病名。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温阳行痹之功,是治疗血痹的主方。本病例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进行治疗,方中重用黄芪,因黄芪有“补虚”、“益气”之功,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故以黄芪补气益损生肌、温通血痹。桂枝温阳、行气、通经。桂枝能“利关节”、“温筋通脉”,能“横行手臂,治痛风"。在该方中加入当归川芎生地,与原方中芍药组成四物汤,故本方实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四物汤的合方。以四物汤调血补血,其中生地、芍药是血中之血药,当归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方中,芪、桂助阳补气,归、芍养血滋阴,起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作用。其中又以赤芍相配,以调血祛滞,鸡血藤丝瓜络丹参赤芍同用以期养血行血、舒筋通络、祛瘀生新。佐药姜黄郁金,虽为一本所生,但前者偏温、破瘀温通经脉,而后者苦寒清降,善入血而行气,二者并用,温清相济,既能破瘀行气,又具有活血解郁、通利筋脉之效,用于治疗此病甚有效验。痹阻日久,内犯脏腑,以致肝肾虚损,故方中配有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以滋补肝肾,益填精髓,使生化有源、生精血而充养肌肉。诸药同用,以达到血脉通,化源足,气血充,营卫和,阴阳气血俱盛,致使阳气充盈,阴血凝滞自清,脉通血行,血痹可愈。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