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化裁治疗头颈部疼痛案(孟繁甦)
患儿王某,女,5岁,2022年7月22日首诊。
主诉:头颈部疼痛伴活动不利10天。
现病史:患者三周前细菌性腮腺炎在外院住院治疗,一周前好转出院,出院后遗留有头颈部疼痛,以右侧颈部、头巅顶部疼痛为主,局部未见明显肿胀。因患儿恐惧,不能触诊。无其他不适。
过敏史:青霉素皮试阳性。
辅助检查:血细胞五分类及降钙素原检查未见异常。
证型:太阳少阳
西医诊断:细菌性腮腺炎
北柴胡2克 黄芩片2克 法半夏2克 炙甘草2克 生姜2克 黑枣5克 党参2克 桂枝2克 白芍2克 麻黄2克 细辛1克
上方加水适量,煎至100ml,温服,因担心小儿不配合,嘱咐患儿母亲可反复小量频服,共2剂。
2022年7月24日晚上电话回访家长称,自周五晚用药到周日,已经完整服用一剂药,患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就诊前头部不能较大范围转侧,现已活动自如。纳可,精神很好。嘱咐患儿母亲,可以继续服用剩下的1剂药。建议饮食清淡、不要过食肥甘厚腻,防止病后食伤。
临证体会:
本例患儿表现为头颈部疼痛,以右颈部转侧不利,伴耳后疼痛为主,此为足少阳胆循行之处。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向上到额角返回下行至耳后,沿颈部向后交会大椎穴再向前入缺盆部入胸过膈,联络肝脏,属胆,沿胁肋部,出于腹股沟,经外阴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邪犯少阳,胆气不畅,郁而不通,故见颈部转侧不利,故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转气机。患儿皮肤白皙、体瘦、舌淡苔薄白,为桂枝体质,故合桂枝汤调和营卫、补益气血,鼓邪外出。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方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由小柴胡汤及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伤寒六七日”本为太阳病经尽向愈之时,若太阳病未解,又出现“微呕,心下支结”之少阳证候,应责之于机体正气不足,正邪相持而皆弱所致,用柴胡桂枝汤为最佳选择。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兼益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以治少阳;桂枝汤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以解太阳。另加麻黄、细辛,辛温散寒,祛邪外出。
患儿用药一剂,症状明显好转,这与抓主证、守病机有关。临床上做到方证相应、病证结合,是桴鼓相应的关键。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