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胃下垂案(任俊杰)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505

时间:2022-07-27

【一般情况】刘某,女,47岁,北京某公司职员,1997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上腹胀痛10余年,加重3月余。


【病史】患者10余年前因劳累诱发上腹坠胀疼痛,食后加重,站立位明显,卧位减轻,伴乏力倦怠,3个月前症状加重,经上消化道领剂造影检查,诊断为胃下垂,来门诊治疗。


【现症】患者中上腹隐痛,食后加重,站位明显,卧位减轻,喜轻按,食欲不振,大便软,面色萎黄无华,散在少许黑褐斑,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形体瘦长,心肺正常,腹部呈舟状,柔软,无明显压痛点。上消化道领剂造影检查,胃张力低下,胃小弯角切迹位于骼棘连线下4.5厘米。


中医诊断】胃缓。证候属脾虚气滞。


【西医诊断】胃下垂


【治法】补脾行气。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g,党参30g,炒苍术、炒白术各10g,炙甘草3g,陈皮6g,当归6g,升麻5g,柴胡5g,炒枳壳30g,焦神曲15g,藿梗10g,苏梗10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少食多餐,餐后卧位45分钟,早晚练习仰卧起坐,由少至多,循序渐进。


【二诊】12月12日,患者药后胀痛减轻,食欲好转,体力增加,余症同前。药证相符,前方改升麻3g,柴胡3g。继服30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周5剂。


【三诊】1998年2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面部黑褐斑色变浅,精力较前充沛,体重增加1公斤。前方继服30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周5剂。


四诊】4月,无不适症状,面部黑褐斑消退,精力、体力恢复,复查上消化道造影,胃张力恢复正常,胃小弯角切迹与器棘连线相平,胃下垂痊愈。


【点评】“实证易治,虚证难疗”。胃下垂患者多见于“无力型”体形,属脾气不足之象,但脾胃为表里之脏,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受纳属胃,运化归脾,脾虚则失于健运,升降失调,形成湿阻气滞,胃纳呆滞之证。因此,本病不是纯虚而是虚中失实,治疗在补气升提之时,当加除湿行气、化滞开胃之药,且持之以恒,方能收效。

关联词条:

  • # 胃下垂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原创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