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寒治痹十法
痹证的发生,往往随人之体质,感邪性质,病程长短而异,故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分。但从病理的角度讲,不管何种原因所致的痹证,都是由于气血凝滞,络道痹阻所引起。因此,“通痹”就成了治疗一切痹证的总原则...


求道

140

0
郭剑华:读书感悟
我于1960年初中毕业,考入泸州医学专科学校首届中医专业班学习,终于实现学中医的理想。在校学习中,首先接触的课程是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时方妙用》、《时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对这些方歌括是一定要...


求道

125

0
夏睿明:证治体验
一、外感发热 详求其因外感发热泛指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各代医家及相关医藉论述已详。我认为:六淫致病,季节性很强,临证时,除注意其季节所主之气外,还应注重六淫本身的特性。这样才能既有原则性...


求道

135

0
夏睿明:拜师取经
在我的中医生涯中,对我启发帮助的老师很多。在重庆市中医训练所学习期间,受过儿科专家胡光慈、内科专家沈仲圭、经典大师吴棹仙等诸多前辈的熏陶和指导。但对我成长影响最深的有两人。一、 启蒙之初 得遇良师我家...


求道

146

0
夏睿明:读书感悟
一、利小便 实大便 仲景理法均明“利小便实大便”为治泄泻之法,源于《伤寒论》,第159条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


求道

141

0
施锡璋:临证体验
一、热病表罢 “不退热”三法对急性热病的诊治,自从后汉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著述《伤寒杂病论》一书以后,后世都宗他六经分证的辨治方法,用之于临床。从金元到明清之间,始有刘完素、吴又可,继有叶、...


求道

138

0
施锡璋:拜师取经
一、师恩难忘 伴我四季人生1960年8月,我考进上海中医学院,那里有救我母亲而西医已放弃治疗的妇科专家陈大年,那里汇聚了上海、江浙乃至全国中医名家程门雪院长、章巨鹰教务长、金寿山、黄文东、凌耀星、徐辉...


求道

134

0
施锡璋:读书感悟
一、熟读经典 方知医道深奥经者,经也、法也、常也。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经过数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经验结晶,是学习研究发展中医学术的必由门径。我在学习《伤寒论》原著时,老师教导“要学习白文,...


求道

134

0
喻嘉言治耳鸣案
人身有九窍,阳窍七,眼耳鼻口是也;阴窍二,前后二阴是也。阳气走上窍,而下入于阴位,则有溺泄腹鸣之候;阴气走下窍,而上入于阳位,则有窒塞耳鸣之候。故人当五十以外,肾气渐衰于下,每每从阳上逆,而肾之窍开于...


求道

210

0
任养和治耳鸣案
耳鸣之症,虽无大碍,治之者恒难速效。时发时止,经年累月而不愈者有之,延久失其功用,不能听闻,终身成为废疾者亦有之。蔽处有邓某,年近五旬,体质外实内虚,素患耳鸣,后因操劳过度,则耳鸣尤甚。其人最信西医,...


求道

214

0
叶天士治耳鸣案
①丁,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阴精走泄,阳不内依,是以耳鸣时闭。但病在心肾,其原实由于郁,郁则肝阳独亢,令胆火上炎。清晨服丸药以补心肾,午服汤药以清少阳,以胆经亦络于耳也。丸方...


求道

209

0
孙采邻治耳鸣案
邹上珍,年逾四旬,素好饮酒,厚味不禁,历有年矣。忽于嘉庆戊寅春(1818年)得彻夜不寐症,两耳常鸣。遍访医治,月余来毫无一效,因邀余诊。余始作中虚湿阻挟痰治,不应。又以归脾法兼以安神、镇肝之剂,服数帖...


求道

203

0
骆常义辨治皮肤瘙痒病的经验
骆教授认为在皮肤瘙痒的治疗中,若血热为主证宜清热凉血,疏风止痒;若风热主证的皮肤瘙痒宜清热败毒,搜风止痒;若湿滞中焦为主证宜理脾化湿,和中止痒。配合燥湿祛风,清热止痒之剂外洗。内外同治,获效甚佳。01...


求道

196

0
朱忠庆:传承创新并重,中西医结合守护骨健康
“如何更好地守护患者的骨健康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无问中西。”谈及治疗理念,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主任中医师朱忠庆说。作为重庆市名中医,渝州正骨非物质文化第三代传承人,朱忠庆已在骨伤临床领域深耕50余年。多年...


求道

193

0
戴裕光传(方震宇)
戴裕光,生于1937年,北京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首届六年制本科,师承北京名老中医祝谌予、秦伯未、任应秋等。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同年分配到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科工作,历...


求道

184

0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