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郭剑华:读书感悟

求道

浏览:27

时间:2025-04-13

我于1960年初中毕业,考入泸州医学专科学校首届中医专业班学习,终于实现学中医的理想。
在校学习中,首先接触的课程是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时方妙用》、《时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对这些方歌括是一定要牢记的。
在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时,老师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我们熟读,而且对重要条文必须熟背。我在班上年龄最小,坐第一排,老师经常提问叫我回答,有时背错一段经文或背落一个字,都会受到严厉批评。老师告诉我们:“经典医籍是中医的根基,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只有学好经典,在今后临床时才会按经典的思维去辨证论治,才能为民治病,如果现在不学好经典,今后会先天不足,根基不稳,半途而废。”
在老师的严格监督下,我熟背了《内经辑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学习了《内经》使我在临床中有坚实的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能用《内经》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去诊治疾病,去创造和蔼的治疗环境。
熟背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使我在临床中逐步的悟出了怎样用辨证论治思想去处理复杂的疾病信息。怎样用辨证论治的思想通过理、法、方、药的紧密结合去治疗疾病。
熟背了《温病条辨》使我在临床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吴鞠通在诊治温病过程中的整体观、动态观及理法方药一致的思维方法。
学习针灸,赵时珍老师不仅要求我们熟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还必须熟记每条经脉中所分布的主要穴位及每个穴位的功用主治,掌握针灸补泻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运针。由于基本功扎实,在以后临床中能熟练的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提高。


郭剑华(1945.7.16-2022.12.24),1945年7月生于四川荣县,农工民主党党员。主任中医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第三、四、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年5月被评为首届全国名中医

郭剑华毕生献身中医药事业,专心研习岐黄之术,潜心研读中医典籍,扎根中医临床59年,创新性地提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筋伤疾病”学术观点,开创全国中医综合治疗筋伤疾病先河,在针刺、灸法、推拿、方药等方面均独具匠心和技法,形成“筋伤顽疾、病证结合、广开治路、防治并重、提高疗效”的渝州正骨筋伤学术思想体系。他生前曾先后担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政协委员等。郭剑华一生潜心医学、求实创新、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对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为重庆中医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联词条:

  • # 郭剑华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