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经筋是经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灵枢·经筋》曰:“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必。阳极则反折,阴极则俯不伸。”经筋病的病因可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其他病因。
外感病因:即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其性自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伤筋。”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助肘不得伸,内为骨痹。”暑为阳邪,酷热升散,耗气伤津,易挟湿邪,可致经筋为病。湿性黏滞重浊,湿邪结聚其他邪气而致病,《素问·气愤通天论》曰:“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灵枢·经筋》将十二经筋病候皆名之曰痹,《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燥邪为干涩之病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燥胜则干。”燥邪最易危害津液,而致经筋失养。火为阳邪,易伤阴动血,《灵枢·痛疽》曰:“热气淳淳,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名曰疽。”
内伤病因:《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可见六淫邪气伤人是有内因作为基础的。年老体衰,气血衰少,不濡筋脉,经筋失养,《素问·上古单纯论》曰:“老公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所愿不遂,情志拂郁,《素问·疏五过论》曰“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饮食失宜,嗜食偏食,《素问·五脏生成论》曰:“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劳逸失度,《素问·宣明五气》曰:“久行伤筋。”
其他病因:跌仆外伤,损及形骸,气滞血瘀,瘀血逗留经筋为病。
经筋病多表现为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的运动妨碍或伴有感觉妨碍。临床许多运动与神经体系疾病,如周围性面神经麻木、软组织危害、脊髓空泛症、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运动神经元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皆可归结为经筋病。
医治经筋病,长期以来,其选穴多崇古训,即“以痛为腧”。“以痛为腧”一词,首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在叙说十二经筋的病候后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隋代杨上善在《太素·经筋》中进一步阐述道:“腧,谓孔穴也,言筋但从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依诸腧也。以筋为阴阳气之所资,中无有空,不得通于阴阳之气上下来往,然邪之入腠袭筋为病,不能移腧,遂以病居把柄为腧。”石学敏总结临床经验,将“以痛为腧”引申为在整体观念基础上,依据病因、病机、病位进行部分取穴,灵活运用循经排刺、多针浅刺、一针多向透刺、惯例刺等刺法,辅以刺络、拔罐等疗法,临床收成佳效。


求道
畅读VIP

100

0


求道
畅读VIP

338

0

王家祥
签约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456

0


求道
畅读VIP

412

0

兼山
签约讲师
特约撰稿

563

0

兼山
签约讲师
作者授权

661

0

四君人参

697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77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857

0
查看更多